《賢聚嶺南》:疫情下的香港飲食業到谷底了嗎?
作者: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講師王敏聰博士
兩年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各地經濟都面對不同程度的衝擊及挑戰,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數據,全球經濟於二〇二〇年收縮百分之三點一(註1)◦ 香港作為國際都會,自然不能倖免◦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香港二〇二〇年的本地生產總值比之前一年下降百分之六點一(註2)◦
於各行各業中,除了因為世界各地封關而冰封的航空及酒店業外,飲食業同樣面臨着極大的困難。因為顧客進入食肆後,會在進食時摘下口罩,而這被視為傳播病毒的其中一個主要途徑。於過去兩年,政府為了防疫,要求食肆實行多項防疫措施,包括限制堂食營業時間、每桌人數上限、總顧客人數等,這都對飲食業營運帶來壓力。食肆的收益於二〇二〇年比起二〇一九年下跌接近三成,跌幅比起零售業更多(註3)。
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食肆負責人都想盡辦法,希望能夠度過難關。過往香港食肆考慮人手安排、成本以及食物質量保證等因素,都以堂食為主,外賣則以自取或店舖附近屋苑或商廈為主◦ 但疫情之後,在政府的防疫政策及市民減少外出的情況下,食肆面臨經營困難,開始尋求出路,故此外賣送餐成為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案。近年網上購物的風潮興起,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二零二零年曾有過網上購物經驗的人數超過二百六十萬人,其中六十五萬人曾經透過網絡購買外賣食物(註4)。由此可見,外賣已為一般人所接受,這亦為食肆營運模式的改變指明了方向。加上多間外賣平台已在香港營運數年,可以趁機拓展業務,這也幫助食肆解決了長期以來難以安排人手送遞外賣的問題。除此之外,食肆亦從包裝及烹調上花心思,令外賣食物質量得以維持,甚至過往被認為不適宜提供外賣的食物,也出現在外賣平台上,如火鍋、燒烤等。同時,食肆亦在座位及餐桌擺放上作出改變,在符合政府抗疫措施之餘,亦能滿足顧客的要求。另一方面,食肆亦開始改變規模及運作模式,減少店舖面積,重點加強外賣服務等。
經過不斷的改革變化,飲食業已逐步回復疫前的營業水平。根據食物環境衛生署的數據,普通食肆及小食食肆牌照於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底的登記數目分別為一萬一千七百九十九及四千零五十九,兩者均比二〇一九年增加約三個百分點(註5)。另根據網上飲食平台Openrice的數據,於二零二一年八月至十月期間,開業餐廳及結業餐廳分別為一千六百二十一間及九百七十七間(註6)。另外,根據統計署最新數據,香港食肆於二〇二一年第三季度的總收益比起去年同期增加四十三個百分點,總數約為二百四十五億元,比起二〇一九年第四季(即新冠疫情前)低約五個百分點。儘管不能完全回復過往收益水平,但已是自二〇二〇年第一季度以來,最高的季度收益。
危中有機,機會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香港人需要發揚過往面對金融風暴、沙士時所展現的自強不息及靈活變通的精神,迎接未來新世代的各種挑戰及衝擊。只有不固步自封,多了解身邊的事與物,爭取各種機遇,才能繼續成功。
國際貨幣基金,”全球經濟增長展望”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Issues/2021/10/12/world-economic-outlook-october-2021 2021年11月24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本地生產總值及其主要開支組成部分的實質變動百分率” https://www.censtatd.gov.hk/tc/web_table.html?id=30, 2021年11月24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服務行業及服務界別的業務收益指數 - 按年變動百分率" https://www.censtatd.gov.hk/tc/web_table.html?id=94, 2021年11月24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 第73號報告書",https://www.censtatd.gov.hk/en/data/stat_report/product/C0000031/att/B11302732021XXXXB0100.pdf, 2021年11月25日
食物環境衛生署,"環境衞生統計數字 (2017-2020)",https://www.fehd.gov.hk/tc_chi/statistics/pleasant_environment/statistienh_2017_2020.html, 2021年11月25日
Openrice,"市場洞察",https://biz.openrice.com/hk/zh/restaurants/insights, 2021年11月25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