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記協進入倒數階段

2022-01-19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4.jpg

隨着《立場新聞》、《眾新聞》關門,香港記者協會何時走入歷史也備受關注。眾所皆知,記協在2019年修例風暴,高度捲入政治運動,被央媒痛斥「淪為反中亂港勢力的工具」。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此前已經公開警告,「記協公信力,同佢注冊是兩件事,只要任何組織、團體違反法例包括國安法都要負責。」

最近發生的幾件事,都令人聯想到記協還能走多遠。月初,被視為西環「喉舌」的《大公報》以全版刊登題為「記協無視法紀、煽『獨』撐暴」的報道,點名批評台灣學者吳叡人獲得記協「人權新聞獎」的評論文章,充斥鼓吹「港獨」、煽動暴力的言論,包括「光時」、「獨立」、「奪取自治權」等,甚至鼓吹「香港自主選擇結盟對象來圍堵中國」,煽動顛覆國家政權。這篇文章在網站能夠公開下載。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追擊台獨學者,並非要將其繩之於法,而是劍指記協。該報引述退休法官黃汝榮指出,主辦方中哪些人決定批准將這篇「獨」文發布,涉嫌干犯A601《香港回歸條例》及刑事罪行條例第9條煽動意圖罪,促請警方主動介入調查。

3.jpg

(記協主席陳朗昇(左一)

上月,記協主席陳朗昇一身西裝出席記協籌款晚宴,卻被行家問及疑似光顧色情按摩店的傳聞,他未有正面回應,僅稱「我瞭解下先」。當主人家陳朗昇在晚宴大談新聞界「風高浪急」,表示「前路再難行,記協會戳力不倒下」,多家媒體卻「有視頻有真相」,報道了他疑似問價邪骨的消息。

這是抹黃嗎?也許並不重要,但陳朗昇「瞭解」了近一個月仍未交代,卻頗為費解。如果他認為是造謠,可以大力駁斥;如果認為是私事無須交代,也應說明。記協主席雖非公職人員,記協畢竟是香港新聞界的一個重要團體,主席個人操守如出現問題,是否適合繼續代表業界發言?記協平時高舉「新聞自由」,批評這個批評那個,卻拿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令人歎為觀止。

根據記協約章,記協主席必須是現職新聞從業員。原來任職《立場》的陳朗昇失業將近一個月,如果在未來兩個月未能找到新聞相關工作,便不能再擔任主席。如今記協副主席一職仍然懸空,正如陳朗昇所言,「今時今日找行家當執委並不容易,他們都有考慮到個人安全或前途等因素」,是否意味着兩個月後記協自動解體?

即使強撐下去,但如果警方「咬定青山不放鬆」,記協也無路可走。除了涉嫌發佈「獨」文,其運作也受質疑,包括在修例風暴期間成立「保護基金」,對涉及訴訟的新聞工作者提供法律支援,受資助對象條件寬鬆。同時,記協的資金來源亦是當局關注的焦點,包括是否涉及境外資金。

記協過去的重要「水喉」,包括每年舉行周年晚宴,邀請各大企業「買檯」。上月的晚宴風聲鶴唳,一些「買錯檯」的財團央求不要刊登公司名字,也不派人出席。這也許是記協的最後一次籌款晚宴,「斷血」之後必然財困。

記協走到今天,是香港政治激進化的結果。修例風暴一役,記協客觀上高度介入,政治淩駕專業,動輒批評警方濫用暴力,縱容黃媒大鬧警方記者會,立場偏袒、雙重標準展露無遺。對於北京《環球時報》記者光天化日之下在香港國際機場被示威者暴打,記協發聲明「呼籲」要清楚展示記者證件。可當香港警方聲言要打擊假記者,記協又在臉書上引述學者文章,說不可以「要求記者在採訪時必須配備認可的記者證」。

這是一場政治決鬥。當北京強勢撥亂反正,並且點名傳媒、教育等領域是重災區,記協也進入倒數階段。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內地對新聞自由、公共利益的探討和重視,應該令香港明白,我們現在不斷收緊言論自由空間、不斷設下紅線,是「反其道而行」!《基本法》第27條訂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這是體現內地與香港「兩制」分別的其中一項重要特色。

    陳景祥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