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子隨筆》2022十大智慧城市及綠色生活科技趨勢
作者: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創新總監張梓昌博士
數碼轉型下的5G、人工智能、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日趨成熟,電腦運算能力及記憶儲存空間不斷增長,再加上數據傳輸的速度及制式更快更多元化,令到科技新產品日新月異,進步的速度令業界及用家有點兒喘不過氣。然而,當創新科技應用在智慧城市及生活上,能夠便利市民及改善我們的生活質素及工作效率,這喘不過氣的感覺就如做運動一樣,雖然有點吃力,但大有利益。
在政府《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及《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的帶動下,智慧城市及綠色生活科技發展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成為了大眾及業界的兩個新焦點。
在智慧城市及綠色生活上,科技應用是關鍵一環。 筆者作為生產力局首席創新總監,一直密切留意智慧城市及綠色生活的科技發展趨勢,以下是虎年值得留意的十大智慧城市及綠色生活科技趨勢概覽(排名不分先後):
綠色生活
1. 電動車(Electric Vehicles)的相關技術發展
政府公布的《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令電動車迅速冒起,日後燃油車將會被逐步淘汰,而在2035年或以前,電動車的市場及需求會大增,由一股熱潮變成主流的交通工具。為配合電動車的廣泛需求,各車廠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將會更白熱化。 為了要爭取市場佔有率,各車廠將會更集中發展電動車上的動力系統、馬達及電池系統上的科技,各領風騷。 首先,革新的電池技術將會出現, 除了研發出更輕、更耐用、更安全的車用電池,更會有如氫燃料電池等的新款電池面世; 其次,電動車上的動力馬達系統亦會是車廠集中發展的一環,馬達會更小但更有效率及更大馬力; 最後,電動車的充電方式及裝置將會有更多元化的選擇,令充電所需的時間更少,更方便。生產力局轄下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亦正研發多款新能源汽車,例如合適香港環境的氫燃料電池電動車,以解決電動車充電時間長的問題。
2. 人工智能 (AI)和物聯網(IoT)於綠色科技上的應用
筆者相信科技進步和環境可持續發展不單不會相互排斥,還能相輔相成。順着碳中和及減排的大方向及市場需求,企業將會加強利用人工智能及物聯網技術,應用於可持續發展、廢物回收、循環再造等科技發展上。同時協助監測污染及靈活調配能源的使用及情況,以提高能源效率,收集及分析數據,輔助減碳的工作,並提供數據,幫助企業達到成為綠色及碳中和企業的目標。生產力局一直致力推動創新環保科技的發展及應用,未來將會繼續發展具成本效益的回收科技及污染控制技術,以解決空氣污染、廢水處理、廢物回收及節能等問題,協助香港邁向綠色可持續發展。
3. 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及可持續性標籤商品
筆者留意到最近海外客户或企業對綠色及碳足跡標籤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可見 世界各國正朝着低碳社會的道路邁進,在採購商品的決策中多了碳足跡的考量,以達到世界性的碳中和目標。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也必須趕上世界綠色經濟發展的潮流,更注重在商品研發及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在營運中加入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的元素,並提升消費者對可持續性產品的購買意識。生產力局作為領先科研機構及工業4.0專家,將積極協助港企利用綠色科技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模式,亦會推動產品碳足跡及ESG標籤認證的發展,令本地產品與國際減碳標準接軌。
4. 未來的「替代食物」
隨着世界人口不斷上升,世界各地對糧食的要求亦不斷增加。因此,世界各地都在研究如何利用植物製造高營養的食物,素肉正是一個好例子。然而,素肉在口感和味道始終沒法媲美真正的肉,令業界開始探討如何利用科學技術,製造擁有極相似口感和營養價值的「替代食物」。近年,人造肉在西方盛行,但筆者認為食物品牌如「不可能食物」(Impossible Foods)只是一個起步點,隨着合成生物技術的進步,日後植物肉將會在亞洲市場普及,加入亞洲人口味而更多結合現代生物醫學、營養需求、更永續的「替代食物」會陸續被研發出來。
智慧城市
5. 智能串流技術(Streaming)於車輛駕駛的應用
串流技術除了能用在傳輸影片外,亦將應用於車輛駕駛,提供更多更豐富有關於駕駛上的資訊。透過集高速度、低延遲、大連結優勢於一身的 5G網絡,串流技術將改善車輛傳輸信息的效率,令車主與內容供應商及車廠的溝通變得更快捷緊密,甚至改變車廠商的服務模式;串流高清影片及高質素音樂亦會為車上乘客帶來嶄新的車上娛樂體驗。
6. 人工智能 (AI)和5G物聯網(IoT)於樂齡科技(GeronTech)上的應用
香港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大眾關注的議題。為解決長者的日常生活所需,發展樂齡科技將成為未來的趨勢,推動香港實現智慧樂齡社區。AI及IoT的技術將加速樂齡科技在醫療保健、飲食、起居生活以及出行方面的發展,改善樂齡服務組織的營運,加強服務效益。筆者預料長者日後只需安在家中,便能透過5G視像系統遙距看病或覆診;醫院亦將逐步發展智慧醫療,為家居安老的病人提供適切的醫療支援。5G及Wi-Fi 6技術的低時延優勢,亦有助樂齡智能裝置更普及化。另外,為開發真正適合長者的科技產品,企業日後亦需在產品設計上考慮他們學習使用的難度,並兼顧他們的尊嚴及感受,令長者覺得貼心。為進一步推動樂齡科技發展及應用,生產力局亦於2019年成立全港首個樂齡科技產業聯盟「智齡」(GLink),以實現智慧樂齡社區為目標。
7. 基於5G/Wi-Fi 6的人工智能視像偵測及情緒識別系統
未來的偵測系統將會加強採用 AI、5G 和 Wi-Fi 6技術,提供不間斷的實時高清 視像偵測,檢視潛在安全隱患及盲點,並確保公司業務的安全運作。此科技除了能在工業和製造業中使用,還能商業落地應用。例如在商場中,閉路攝影機能利用視像及人工智能系統紀錄人流、採集及作大數據分析,因應分析其年齡和性別、識別情緒, 為商場內的各商舖提供資料,調整營運策略。
8. 仿人型機械人(Human-like Robots)
機械人技術已發展多年,大幅提升了工廠生產效率,帶動智能生產及智慧工廠的發展。隨著近年AI及機械人技術的不斷革新,各大企業亦開始應用機械人技術在服務行業上。例如有不少商場已經開始利用機械人清理商場及回答客人的查詢等。 隨着機械人的普遍認受性增加,及其仿效人類表情的技術不斷提升,
相信未來仿人型機械人在服務性行業的應用會增加, 除了可為顧客提供一些新鮮感,並可協助服務業執行不同任務,填補勞動力缺口,令整個社會受益。
9. 無人機(Drones)商業上應用
現階段無人機在消閑性的航拍及應用發展很快,網上有不少的YouTube 旅遊影片都是利用無人機航拍的。筆者預料未來無人機將會有更多商業應用服務領域的發展如在航拍資訊蒐集、巡檢、偵測等。而無人機的通訊安全及避障機制亦會趨於完善,降低損傷及事故發生率,成為業界的好幫手。為應付未來市場需求,生產力局早前與民航處合作,推行「進階訓練機構計劃」的先導計劃,以敲定小型無人機培訓綱要和考核準則;屬下的生產力學院亦一直提供無人機應用技術培訓課程,致力培育未來創科人才,進一步推廣小型無人機在教育、工商業及個人等範疇的應用。
10. 元宇宙(Metaverse)相關的可視化和感官技術
元宇宙的迅速發展將會令此技術在商業上有更多應用,範圍可能包括市場推廣,展覽,企業培訓,及銷售等。要享受元宇宙世界,就必須利用相關的可視化及感官技術,實現線上空間維度、觸覺等感官維度的沉浸式(Immersive)體驗。未來混合實境(MR)、虛擬實境(VR)及擴增實境(AR)等沉浸式科技會成為發展元宇宙的關鍵。首先,在VR 眼鏡、眼罩、可穿戴傳感器等方面將會有更成熟的發展, 令到穿戴及用家體驗上更舒適、更像真、更輕巧。除了聽覺和視覺,新感官技術將發展到模擬嗅覺、觸覺、味覺和動作等其他感官,令整個體驗更真實。另外,將來亦會發展沉浸式的元宇宙隔間,令用戶可以完全感受並沉浸在虛擬密封空間之中。
人類應用科技的方式不斷改變,推動着科技創新。過去的科技發展引領我們到當下的生活,而筆者相信,新科技將會為大眾締造更美好的生活,造就更多可能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