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譽仁:香港模式的防疫策略本來就是「動態清零」?
虎年快樂,祝大家「動態清零」!
有親友問那是甚麼,其實我也一頭霧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自己也說:「動態二字的解法,對不起,我也解不到」;而政府發言人說:「為求達到動態清零,必須以最快手段切斷傳播鏈」 ;人民日報江琳說:「動態清零是符合香港社會實際情況的科學選擇」 ;衛健委專家梁萬年說:「動態清零包括三個方面:
一、及時發現傳染源;
二、發現病例後,快速採取干預措施;
三、有效救治,減少重症和死亡。
而動態清零的總方針是追求最大限度地統籌社會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
筆者認為「動態清零」應該是內地由必須零感染轉為較類似香港模式的防疫策略所用的詞語。而根據梁萬年的定義,其實港府一直在動態清零,港府本來就會主動發現傳播源頭,採取適當的干預措施,並對病者作有效救治。 香港政府從來沒有行動限制(lockdown)、宵禁(curfew) 等措施,亦沒有打算與病毒共存。港府強調「動態清零」四字,實情只是在配合內地的防疫用語,防疫措施並沒有實際的轉變。所以大眾、甚至林太自己也說不清原本的清零策略和動態清零有什麼分別,可能根本沒有分別!
梁萬年還說動態清零的大方向是追求經濟和疫情之間的平衡。說到經濟平衡,筆者很期待財爺的預算案會如何在疫情下為經濟作出支持。清零防疫策略下,餐飲業、健身室等行業要為整體社會利益而停止或限制營業,不少因此而結業,而其他企業和個人則因此而減少在疫情下的損失,卻沒作額外付出。這可謂經濟學上的界外效應(externalities),筆者認為這些受措施直接影響的企業理應得到社會給予的合理賠償。雖然現在政府有發放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但是其金額為一次性定額發放,並不根據企業和個人的受影響情況,例如受影響日數、地段、租金等。期望將出爐的預算案會對受影響處所的發放金額和賠償有合適的調整和改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