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為上海勇於探索抗疫的第三條路叫好
近幾個月以來不少國內專家都認為,新冠疫情短時間內都不會消失,而且感染性有變強的趨勢,清零成本太高不可持續,因此國內有必要在清零和共存之外,尋找第三條道路——既能够和世界正常聯通,又能夠控制住疫情不擴散。過去總被嘲諷老態畢現的上海出人意料地承擔起了這一重任,實施精準防控的思路,儘管最終失敗並走回封城的老路,但仍不失為敢於探索未知領域的勇士。相反過去一直敢為天下先的深圳,卻只是墨守成規採取封城的老辦法,雖然控制住了疫情,但也並不值得過分稱道。
在經歷了近乎閉關鎖關的兩年多之後,國內已經有愈來愈多企業堅持不住了,人民的收入也大受影響。尤其是今年由Omicron引起的這一波疫情,造成國內廣泛地區爆發,動輒封城十天半月,不少人的生計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粗暴、不負責任的封城措施對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因此國內關於共存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但國內現在顯然是不可能走共存之路的,而清零對經濟發展的壓力也不輕,所以,中國絕對有必要找到第三條道路。上海和深圳是中國最先進最富裕、政府管治水平最高、醫療條件最好的城市,因此也最有資格成為探路者,尤其是深圳,因為其相對於上海還有一個重大優勢,就是人口結構遠比上海年輕,幾乎是全國平均年齡最低的城市,所以面對新冠的風險也更低。但頗為令人意外的是,最終反而是老齡化問題幾乎全國最嚴重的上海承擔起了這一重任,而過去一向承擔先行先試職責的深圳則似乎失去了銳氣。
上海所採取的精準防控思路,就是按不同地區疫情的實際嚴重程度進行分區封控,重點地區封控得嚴一些,非重點地區則只是派快測包作一次自測,盡可能維持絕大部分人的正常生活。但由於Omicron超強的傳播力,上海的措施最終還是破防,現在已經是國內疫情最嚴重的城市,疫情還外溢至周邊省市,在壓力之下上海不得不走回封城的老路。
筆者曾在上海工作多年,對上海有很深的感情,因此對於上海的新冠疫情發展也格外關心,同時也衷心希望上海能找到第三條道路,如果成功,這無論對上海、對國家乃至對香港、對世界,都是一大傑出的貢獻,但可惜這次嘗試以失敗收場。與上海同一時期出現個案的深圳,在採取封城措施後已經迅速控制住疫情。因此不少人不假思索地得出結論,清零才是唯一正確的做法,並對上海的做法大加嘲諷,同時大肆吹捧深圳。
上海的失敗絕非一個好消息,捧深圳貶上海、對上海上綱上線的批判更非負責任的態度,因為以後將更沒有人敢於探索第三條道路了,只能動輒封城。任何創新的嘗試都應該得到鼓勵,哪怕結果是失敗的,否則這個世界只能不斷重複過去的老路,難以取得進步。像國內現在這樣,只要發現一兩例個案就整個城市停頓,相信也沒有幾個人願意長期過這樣的日子。
所以,我們必須為上海勇勇於為全國乃至全人類探索抗疫的第三條路而叫好,並鼓勵其他有條件的城市也加入到這一行列中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