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智庫:西方國家對台有何新動向

2022-04-03
 
AAA

 6228125ae4b0d7a7e6f7f3f8.jpg

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暨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馬勇、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國際關係專業碩士研究生陳鑫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西方國家在台灣問題上的新動向評析》,作者認為:台灣問題作為中國的重大歷史遺留問題,歷來為中國大陸方面高度重視,也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挑釁乃至挑戰中國主權完整的利器。近年來兩岸關係複雜且嚴峻,西方國家繼續強化與台互動,一再背離與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已達成的共識,損害了與中國的政治互信基礎。西方國家在涉台問題上利益考量不盡相同,但根本上是為了阻礙中國最終解決台灣問題,以實現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牽制和遏制的戰略圖謀。中國在應對日漸複雜的台海局勢時,除了保持戰略定力、見招拆招之外,還應該努力把握台海局勢的主動權,積極謀求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文章內容如下:

民進黨再次執政以來,實施“反中親美親日友歐”的對外政策和執政路線。近年來,兩岸政治關係日趨緊綳,台海緊張局勢持續升級。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竭力為“台獨”正名,提出“不同的中國觀”,宣稱台灣為“民主國家”等一系列操弄,暗藏著“台獨”在面對與大陸綜合實力差距日益增大時,主動謀求“政治出路”的基本考量。試圖通過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官方化、國際化互動,藉助外部勢力,最終使台灣獨立於大陸而存在,建立所謂“台灣共和國”。相對於馬英九政府而言,民進黨當局更加希望親近西方國家,與之謀求“親密關係”,為“台獨”增添外部助力。

  眾所周知,台灣對於中國大陸具有非同尋常的戰略價值,台灣問題直接關聯著中國國家安全的核心內容。從地緣政治的視角來看,台灣扼守中國出海口,是中國大陸海上防禦的重要屏障,同時也是對外開展海上交流活動的重要通道,是中國海上極其重要的關卡。美、日等國之所以不遺餘力地插手台海事務,企圖阻撓兩岸和平統一,不僅因為台灣之於日本和美國而言同樣具有特殊的地緣戰略地位,也是為了挾制中國,從而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台灣島處於“第一島鏈”的樞紐位置,對於日本而言是“海上生命線”的要衝。對於中國的崛起強大、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日本不但不樂見其成,相反,深感不安、焦慮乃至恐慌。加之台灣扼守中國海上咽喉要道,日本頑固推行其以台制華的圖謀。對於美國來講,台灣作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在美國對華戰略中扮演特殊的角色,是其以台制華的“王牌”。一旦兩岸實現統一,台灣之於美、日等國的地緣戰略優勢將頃刻瓦解;美、日等國也不願接受一個統一、強大且發展潛力巨大的中國。因此,台灣的“台獨”勢力與美日等國家可謂是“一拍即合”。
一、近期西方國家與台灣互動的特點

  西方國家在涉台問題上的策略為:美國增強與台互動,不斷試探中國的外交底線,美國的盟友——日本、歐盟緊隨其後;其他國家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壓力,同樣通過打“台灣牌”向美國示好;西方國家及其他一些國家藉台灣問題對中國形成“圍毆”之勢,進而牽絆與遏制中國。

  (一)與台開展多種形式交流,實質交往愈加公開化

  日本首相及其他高官近期一再發表涉台不當言論。2021年6月9日,日本前任首相菅義偉在國會辯論時,公然將台灣與澳大利亞、新西蘭並列為國家;6月12日,菅義偉在G7峰會上表示,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則在7月5日在東京都演講時,把台海可能發生內戰與“威脅日本存續”劃等號,將使用集體自衛權來“保衛台灣”。7月13日,日本內閣會議通過2021版《防衛白皮書》,首次明確指出穩定台灣地區局勢對日本安全保障和國際社會穩定十分重要。8月20日,日本自民黨計劃與台灣民進黨舉辦“2+2安全對話”,企圖以政黨對話突破日台官方交往的限制。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也有“台灣的穩定是日本的事情”“保護台灣”“台灣是兄弟和家人”等荒謬且可笑的言論。①10月,新上任的首相岸田文雄在日本國會眾議院代表質詢中稱,將持與“台灣”“非官方的實質關係”這一以往政府方針,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日台間的合作和交流”,將持續關注台灣局勢。

  無獨有偶,立陶宛作為波羅的海沿岸的小國,在美國支持下扯起反華大旗,藉支持台灣為名公然干涉中國內政。7月20日,台灣當局吳釗燮宣布與立陶宛政府關於台灣在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達成一致,為此中方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對於中方強硬的外交回應,8月25日,26個歐洲國家、歐洲議會及加拿大“福爾摩沙俱樂部”共同主席及其核心成員,聯名致函歐盟及北約,要求支持立陶宛與台灣發展關係,要求歐盟及北約支持立陶宛。10月28日捷克議會參議院邀請台灣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訪問捷克。

  9月有媒體報道,美國考慮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10月22日,拜登表示,如果中國大陸武力統一兩岸,美國將為台灣提供防衛支持。②不過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隨即重申了美國政府對台的一貫政策沒有發生變化,對是否會與中國大陸動武語焉不詳,這也說明了美國暫時並未做好與中國開戰的準備,或者說台灣之於美國的重要性帶來的收益不及中美開戰給美國帶來的損失。11月1日,美國政府捐贈150萬劑Modena疫苗抵達台灣,美國在台協會表示美國與台灣的關係是“真朋友真進展”,是基於貿易與投資、安全合作、人文交流,以及共享的民主價值之上。③力圖將台灣塑造成民主的樣板,讓台灣在國際上獲得更多的認可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一貫伎倆。這些國家的言論和行動背離了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政治基礎,違背了對中方作出“不將台灣視為國家”的政治承諾,損害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
(二)以美-台-日同盟為基礎,軍事互動頻繁化

  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美日台三方加強了合作,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尤其突出,美日台三方同盟也隨之呈現出從“隱性”逐步向“顯性”過渡的趨勢。④近年來,美日台三方同盟的顯性化愈演愈烈。

  對台軍售以及相關軍事活動主要以美為主,形成“美台”軍事同盟,試圖支持台灣以武謀獨。特朗普政府纍計對台軍售共183.3億美元,4年對台軍售11次。其中僅2020年就超過了前三年的總和。拜登政府執政第一年對台軍售頻次有所降低。2021年7月15日,美軍一架運輸機降落台灣,中方提出嚴正警告;美國國務院8月4日批准向台出售40套、總價7.5億美元的中型自行榴彈炮系統及相關設備,這是拜登上任以來的第一次對台軍售,也充分說明了美國從未放棄以台制華的戰略取向。不僅如此,美國政府從台灣的立場出發,指責中國大陸行使主權的正當行為。10月4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主持新聞發布會,將解放軍軍機繞台飛行、行使主權的正當行為稱為挑釁性軍事活動,認為大陸對台灣施加了軍事、外交和經濟壓力,強調美國對台出售武器是為了保持台灣的自衛能力、以抗衡來自大陸方面的壓力。⑤10月28日,蔡英文承認美軍以訓練為目的駐扎台灣。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於2021年9月在九州地區開展自衛隊演習,為應對台海緊張局勢做“準備”。美國、日本在台灣附近升級軍事互動,一則為了對大陸形成戰略威懾,二則達到挑戰中國主權的目的,支持台灣“以武拒統”,損害了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真可謂居心叵測。

  (三)出台多項涉台法案,助力涉台行動“合法化”

  2021年4月9日,美國國務院正式發布新版“對台交往準則”,為美台交往鬆綁,“鼓勵美國政府與台灣接觸”;10月22日,美國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美國與台灣的防務關係以“與台灣關係法”為指導,目的是為了協助台灣擁有現代化的自衛能力,其中包括支持台灣獲得防衛武器。另一方面,普薩基還強調,如果中國大陸方面以和平以外的手段決定台灣的未來走向,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和平安全的威脅。⑥不容忽視的是,《與台灣關係法》中明確提到了中國對台灣脅迫和侵略的行為與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期望是背道而馳的⑦,這完全是對中國的妄加指責。《台灣旅遊法》則主要是為了加強美台之間關於國防規劃方面的合作以及提高美台軍事力量的合作。⑧這些涉台法案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以及里根總統對台“六項保證”。

  9月1日,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及其修正案,並希望與台灣加強合作,特別提出了要確保台灣民主自由,將台灣納入印太戰略框架,認為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重要的夥伴和民主盟友,並提議將歐盟駐台機構更名為“台灣代表處”。顯而易見,美國等西方國家對台活動、出台涉台法案等有可能呈現密集化的趨勢。
二、主要西方國家對台相關活動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台政策正在發生微妙而複雜的轉變。西方國家與台灣的互動逐漸增強,不斷違背與中國建交時所做出的“一個中國”的雙邊政治承諾,在行動上試圖與台灣進行官方層面的實質性交往,給台海局勢蒙上陰影。

  (一)美國試圖藉助美台關係的強化,不斷向中國大陸施壓

  中美建交以來,歷任美國政府都將台灣作為阻礙兩岸和平進程,牽制中國崛起發展的一顆棋子。⑨美國戰略需求決定了其對台灣的戰略定位是重視對台政治交流,經濟合作、文化交流也是為了輔助其牽制中國大陸的政治目的。⑩基於此,美國採取了兩面三刀的策略,在正式場合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多次宣稱美台之間的互動並不違反《中美建交公報》尤其是《八一七公報》,試圖在國際輿論中占據有利形勢。對內則長期以《與台灣關係法》來處理對台政策,在優先級上,每一屆政府都認為《與台灣關係法》在法律上優先於《中美建交公報》。美國態度反復,在措辭上一再試探中國的底線,實質上試圖將台灣當成“國家”對待。美國官方表述為:“在遵守《中美建交公報》和《與台灣關係法》的基礎上,繼續與台灣維持和發展非官方的關係,《中美建交公報》和《與台灣關係法》並行不悖。”⑪

  不同於特朗普政府利用台灣作為挑釁中國的工具,拜登政府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呈現緩和跡象。拜登曾公開表示,如果台灣宣布獨立挑起戰爭,美國不會援助台灣。⑫這說明拜登政府更希望兩岸關係保持現狀——“不統、不獨、不戰、不和”。拜登政府的台海雙軌政策旨在同時維持中美正式關係和美台之間的特殊聯結。拜登公開表示支持戰略模糊,保留使用武力“保衛”台灣的權利,但是不希望被拖入海峽兩岸的潛在戰爭中。儘管如此,通過反反復復打“台灣牌”,對中國大陸方面施壓甚至可能極限施壓,拜登政府與特朗普政府並無二致。

  (二)日本積極配合美國的對華對台戰略,以台制華

  蔡英文上台以來,將對日關係列為台“外交重點”。由於長達50年的殖民歷史,日本與台灣之間有特殊的歷史文化聯結,日本的“台灣情節”與台灣的“日本情結”使得日本權力中心和台灣當局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互信”。而日本和台灣當局都對中國大陸採取不友好甚至敵視的態度時,日台關係隨之日漸緊密。日本主要通過《周邊事態措施法》等相關法案插手台灣事務,構築起日美聯合干預台海事態的戰略框架。但究其根本,日台關係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關鍵變量是中國大陸和美國,日台關係從屬於中日關係和美日關係。美國是日台共同安全保障者,美日台之間構成美國主導、日台跟隨的三邊關係框架。不容否認,有些時候美國甚至左右著日台關係的發展。中日之間的關係則更為複雜,日本政壇由自民黨把持,安倍晉三、菅義偉以及最近新上任的首相岸田文雄都堅持甚至強化反華、親美的政策取向。
(三)歐盟為對衝經濟政治風險,兩面下注

  由於地理位置上歐盟與台灣相距較遠,歷史文化上也並無深刻聯結,加之歐盟戰略中心並不在亞太地區。因此,相較於美日台相對穩固的“同盟關係”,歐洲對台政策以及歐台之間的關係顯得更為獨立,受到來自美國的影響相對較小。加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歐盟經貿聯繫十分密切,中歐是全面戰略夥伴,中歐關係對歐盟對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有限製作用,歐盟並不願意為台灣問題與中國大陸方面關係趨向冷淡。因此,歐盟在台灣問題上多扮演“平衡者”的角色,搖擺於兩岸之間,既不挑戰大陸底線,又與台灣進行實質性交往。

  歐盟作為台灣對外交往的次重點,在與台灣展開互動時,重經濟交流,輕政治博弈。不過,當經濟交流必須藉助政治互動的形式加以實現時,歐盟也會面臨抉擇。2021年9月,歐洲議會通過所謂《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也證明了這一點。歐盟議會在報告中對中國大陸進行無端指責,公然鼓吹歐台發展所謂“政治關係”。一方面,歐洲議會的政治立場偏向於反華,此次出台所謂雙邊合作文件也是司空見慣。另一方面,歐洲議會這次“拉大旗作虎皮”也是為了與台灣在芯片領域加強合作,希望台灣成為《歐洲芯片法案》的合作夥伴。11月3日至5日,歐洲議會“外國干預歐盟民主程序特別委員會”籌組代表團訪問台灣。此次歐洲議會代表團訪台明顯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這種行為也勢必會影響中國同歐洲議會乃至歐盟的關係。

  三、和平統一是兩岸關係的最終走向

  歸根結底,台灣問題屬於中國的內政問題,統一是兩岸關係最終不可阻擋的重大政治抉擇,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台獨”勢力分裂祖國的圖謀不會實現。

  和平統一抑或武力統一對於中國未來發展大勢來講並無本質性的區別,僅是統一的實現方式不同而已,但武力統一祇能是也祇會是最後的選擇。因為從兩岸關係來講,兩岸人民同宗同源,同根同系,同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兩岸人民都不願意看到兄弟鬩墻、同室操戈、兵戎相見諸如此類損害同胞感情及利益的事情發生。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對待台灣問題一直是慎之又慎。2021年1月21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對在涉華問題上嚴重侵犯中國主權、負有主要責任的28名人員實施制裁,包括特朗普政府中的蓬佩奧、納瓦羅、奧布萊恩、史達偉、波廷傑、阿扎、克拉奇、克拉夫特以及博爾頓、班農等人。11月5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國家將對“台獨”頑固分子實施懲戒措施,雖未公布具體名單,具體祇點了蘇貞昌(台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游錫堃(台當局立法機構負責人)和吳釗燮(台當局外事部門負責人)三人的名字,不僅對“台獨”形成震懾作用,也是為台灣當局其餘“迷途知返”、棄暗投明者留下退路。
從台灣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政治立場來看,以民進黨為首的泛綠政黨和與國民黨為首的泛藍政黨的黨派鬥爭激烈,以迥然不同的態度對待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雖然現在綠黨優勢顯著,但藍黨在台灣的影響力仍然不容小覷,並非沒有“翻盤”的可能。台灣陸委會針對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發表聲明,稱“台灣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並不會接受兩岸統一。⑬而11月12日,台灣前任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接受觀察者網採訪時,強調國民黨要爭取民心,團結黨內,重回執政舞台,為兩岸和平統一做出貢獻,並強調了“不武、不統、不獨”已經過時了,兩岸形勢與實力對比明顯。大部分的民眾也都相信台灣目前不具備“台獨”的實力,並且對蔡英文當局“不滿意”高於“滿意”。⑭

  從阻撓兩岸和平統一的利益相關者來看,這些國家雖然在針對中國時目標相對統一,但內部利益分散,且主要以美國為中心形成了“輪輻式”利益同盟,以美為中心進行運轉。這種利益同盟並非牢不可破。⑮就日台關係來講,日本在二戰時期實行慰安婦政策,台灣婦女也被日本帝國強迫應徵慰安婦,這是難以抹去的歷史傷痛。在美台關係上,民進黨當局主要希望藉助以美日為主的勢力抗衡大陸,台灣方面希望美國和台灣儘快建交,台立法負責人游錫堃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拜登政府的“新一中政策”意味著美國和台灣建交的時間並不遙遠。這也反映了台灣當局迫切希望美國公開支持所謂“台灣獨立”。然而,11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視頻會晤時,明確重申,美國政府致力於奉行長期一貫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希望台海地區保持和平穩定。⑯這可以解讀為美國在涉台問題上釋放了積極信號。

  倘若台灣當局鋌而走險宣布獨立,美國並不願意也不可能為台灣與中國大陸方面開戰,否則,美國必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12月3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出席路透社主辦的Next虛擬會議時聲稱,中國大陸武統將是“潛在的災難性決定”,會帶來“可怕的後果”。他還揚言美國將確保台灣擁有自衛手段,但另一方面仍迴避了“美國是否介入台海衝突”的問題。⑰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在總體上傾向於維持兩岸關係現狀以達到其牽制中國的戰略目標。美國的台海政策總體而言是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主線,受美國國內各種因素的影響呈鐘擺式左右波動,但其波動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不會徹底背離美國的國家核心利益。⑱

  大陸方面需要把握西方國家內部關係的複雜變化,善於利用有利的國際因素,防範和化解不利影響,化被動為主動,牢牢把握在台海局勢上的主動權。同時,兩岸的人民也應該對和平統一充滿信心,不應挑起對立情緒、加深彼此的誤解。正如洪秀柱所言,兩岸需要攜手共進,共存共榮,求同化異;最不需要的是敵對和內鬥。⑲
註釋:

  ①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https://www.rfi.fr/cn/.訪問時間:2021年11月13日。

  ②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in a CNN Town Hall with Anderson Cooper.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10/22/remarks-by-president-biden-in-a-cnn-town-hall-with-anderson-cooper-2/.訪問時間:2021年11月10日。

  ③“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就美國捐贈疫苗抵台之談話”,https://www.ait.org.tw/zhtw/remarks-by-ait-dir-oudkirk-on-the-delivery-of-us-vaccine-donation-zh/.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

  ④張仕榮:《21世紀初期中美日安全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181頁。

  ⑤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en Psaki, October 4, 202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s-briefings/2021/10/04/press-briefing-by-press-secretary-jen-psaki-october-4-2021/. 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

  ⑥Press Briefing by Press Secretary Jen Psaki,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s-briefings/2021/10/22/press-briefing-by-press-secretary-jen-psaki-october-22-2021/.

  ⑦林岡:《2020年美國涉台關係:特點、影響因素與走向》,《閩台關係研究》2021年第1期,第13頁。

  ⑧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21. https://www.govtrack.us/congress/bills/116/hr6395/text.

  ⑨陳沛超、孫雲、溫良謙:《美國“印太戰略”下台灣的策略選擇及收益前景分析》,《台灣研究集刊》2018年第4期,第6頁。

  ⑩“U.S. Urges Taiwan to Increase Defense Spending Given China Threat”, The Reuters, 2016.12.13, http://www.Retuters.com/article/us-usa-taiwan-defense-idUSKBN1422TT.訪問時間:2021年11月2日.

  ⑪岡棟俊、陳友:《美國對華政策50年》,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94頁。

  ⑫Oriana Skylar Mastro and Emily Young Carr, Biden Will Speak Softer but Act Stronger on Taiwan.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11/10/biden-taiwan-election-trump-china/. 訪問時間:2021年11月12日。

  ⑬藍孝威:“陸委會批駁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國台辦不滿”,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1112003886-260409?chdtv, 訪問時間:2021年11月12日。

  ⑭洪秀柱:“‘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不可能不變”, https://www.guancha.cn/hongxiuzhu/2021_11_12_614502.shtml. 訪問時間:2021年11月12日。

  ⑮Usman S M, Khalid Y. Japan's priorities in Taiwan: Its impacts on Japanese relations with America and China[J]. Liberal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LASSIJ), 2021, 5(2): 215.

  ⑯ “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舉行視頻會晤”,http://www.gov.cn/xinwen/2021-11/16/content_5651232.htm. 訪問時間: 2021年11月16日。

  ⑰ “布林肯竟稱台灣為‘國家’,人民日報鐘聲駁斥”,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 /2021_12_04_617281.shtml,訪問時間:2021年12月4日。

  ⑱張仕榮:《21世紀初期中美日安全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北京:九州出版社,第111頁。

  ⑲洪秀柱:“‘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不可能不變”, https://www.guancha.cn/hongxiuzhu/ 2021_11_12_614502.shtml. 訪問時間:2021年11月12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境外社交媒體平台炒作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生嚴重意外一事回應中評社記者提問指出,有關消息純屬謠言,不要被帶節奏。

    中評社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