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疫情下的行政長官選舉

2022-04-04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04 at 16.13.09.jpeg

港府防控第五波疫情「吃了敗仗」,嚴峻疫情若再持續數週,恐怕就會奪去近萬名市民的性命。

近些年,香港死亡率約千分之六,每年有四萬幾千人死去。估計今年,兩個數字都會攀升;市民生命期待值也會下降。

政府風險意識不強,覺得疫情擴大,無非就是每天幾百或千人染疫。卻沒想到第五波疫情迅速傳播,高峰期每天都有數萬市民染疫,一天就能死掉一兩百人。

香港社會意見分歧大。有人心想學西方抗疫,有人主張與內地看齊。有人認爲應與病毒共存,有人認爲應動態清零。有人希望早日與外國恢復疫情前往來,有人希望與內地通關。

特區政府力圖平衡對立意見,左右搖擺,順得哥情失嫂意。應該明白,疫情肆虐,政府的主體責任就是挽救生命。

第五波疫情教訓是防疫也是管理眾人之事,是疫情中的大政治。

進行比較,參照物往往是最容易找到的對象。走在行人道上,迎面來了一個高個子。第一時間會覺得自己矮,而不會看行人道上有沒有其他人比自己矮。

兩城相鄰,西城工資高,東城居民會到西城打工。東城防疫做得好,西城居民就會抱怨西城的市政有問題。

內地防控疫情做得好,改變了世人對防疫標準的認識,香港市民也看在眼裏。

儘管有個別港人總會以負面眼光看內地,但當下香港疫情比內地嚴重得多,多數市民就會拿一河相隔的深圳來比較,對港府防疫工作不滿意。

因此,不管社會上存在甚麼雜音,內地抗疫的可行方案都值得香港參考和學習。

SARS肆虐期間,內地與香港防疫表現並沒有像現在那麼明顯的差距。

可解釋的原因是在過去十幾年,內地公共醫療衛生系統不斷總結經驗、學習和研究;香港在這方面卻沒有下那麼多的工夫。

動態清零是全國防疫的共同目標。隨着醫療技術提升和病毒變種,估計內地也在密切關注世界各地措施和疫情的發展。

但目前情況下,內地動態清零是付出較小代價,獲得較大效益的方案。

香港不應放棄行之有效的方案,捨近求遠。一國之內,港府也應追隨動態清零的大方向。

假設每天公佈死亡病例和染疫人數等比下降,其中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本地未治癒病例的基數不特別大;政府卻不一定已掌握準確的相關數據。

本月行將進行連續三天的居家快速檢測,會有助政府掌握疫情實況和進行下一步的防疫規劃。

5月舉行行政長官選舉,不論設計者還是參與者,選舉都是爲了實現特定的政治目標。疫情下的選舉會有以下景象:

1)若內地某城發生類似香港的嚴重疫情,所在地某些官員會被撤換。
香港情況特殊;中央對港府和行政長官要求有區別。但疫情失控,港府無法推卻主體責任。

2)換人未必能否解決香港涉及公共衛生的結構性問題。中央或許也認同林鄭班子在支持和貫徹「港區國安法」的表現。

3)這次選舉會不那麼「熱鬧」;不僅與疫情相關,也體現行政主導的原則。

在政治上,頻繁更換官員不是甚麼壞事,也不是好事;但對政府政策延續性有不利影響。

顯然,港府管治能力,特別是風險管控能力、新形勢下宏觀經濟規劃和調控能力、政策價值觀與「一國兩制」和「愛國者治港」的吻合度有改善空間。

而各級對官員選擇的效益也很重要。

綜合以上所述,林鄭原班子某些主要成員參選下月選舉並當選的機會較高。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我反對搞甚麼獨立調查委員會,是反對,不是不支持。是因為這反映了香港人的一種劣根性,動不動對別人究責,對別人喊打喊殺,在這種吶喊背後,其實是掩蓋了自身的責任,這才是最可怕的。

    吳桐山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