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上海做錯了甚麼?

2022-04-11
 
AAA

 2.jpg

中國經濟中心上海從半封城到進入全域靜態管理已超過一個星期,當地疫情仍在急速惡化。

上海月初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68例、無癥狀感染者1萬3086例。3月以來,上海這波疫情已累計報告陽性感染者超過7萬3000例。

這是武漢疫情平息後,中國抗疫面對的最大挑戰。各地緊急馳援上海、解放軍出動支援,兩年多前在武漢上演的一幕幕在上海重演,而此次上海疫情的嚴峻程度,可能不亞於當時的武漢。

破防後的上海亂象紛呈,惹得民怨四起,封控區物資短缺、非冠病的急診病患和慢性病患求醫無門、年幼兒童與父母親子分離,當地政府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對上海的指責聲不絕於耳,一些輿論認為,上海官方最初頻頻釋放「不封城」信號,後來以黃浦江為界隔江分治,最後進入全域靜態管理,為了面子「玩文字遊戲」。相較之下,幾乎與上海同時暴發疫情的深圳果斷採取嚴厲措施,快速控制住了疫情。

有輿論也認為,上海疫情大暴發前,曾敲響過多輪警鐘,入境人員隔離酒店華亭賓館破口、上海第六人民醫院因疫情引發醫護衝突,這些看似只是個案,背後其實早已埋下風險的種子。疫情暴發後,上海未及時控制人員離滬,導致疫情外溢到周邊省市,也被指「不負責任」。

上海疫情蔓延的勢頭出乎很多人意料,當地醫療體系的捉襟見肘以及基層的荒腔走板,更讓很多人深感意外,畢竟上海是中國財力最雄厚、醫療資源最豐富、基層管理最精細化的城市,而上海此前的防疫工作也做得可圈可點。

應對本輪疫情,上海確實存在失誤。官方也承認,對Omicron毒株認識不足、對感染者大幅增加的情況準備不充分;一些防控措施執行不到位,封控地區民眾生活保障不夠周到。

但上海的失守也有一些客觀原因。疫情暴發兩年多來,處在對外開放前沿的上海在「外防輸入」上面對的壓力,比中國任何一座城市都大。

據第一財經統計,到今年2月,上海浦東機場的入境航班量已佔中國入境航班總量的超過40%。Omicron毒株出
現後,外防輸入的壓力驟升,僅在今年首兩個月,上海的境外輸入病例就達到1243例,相當於上海去年全年境外輸入病例的八成。

上海一直設法「精準防控」,發生局部疫情後,不輕易封控或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儘可能把防疫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降到最低。動輒封城的防疫最簡單粗暴,也能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擴散風險,但作為有2500萬人口的中國經濟重鎮,「一刀切」要付出的經濟和社會代價,並不是普通城市所能比的。相信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上海在本輪疫情暴發初期,一直避免採取嚴厲封控措施,而這個做法被一些輿論歸結為過於盲目自大和掉以輕心。

平心而論,上海在平衡「動態清零」,以及最大限度減少防疫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上所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這並不是自行探索「共存」,也不該被視為不配合全國節奏任性「搶跑」。外界其實也一直期望,上海能探索出一個能被更多中國城市效仿的平衡模式。若能成功闖出這條路,對中國邁向更可持續的抗疫將發揮積極作用。

只不過在Omicron的重擊下,這輪探索遺憾地以失敗告終,但失敗不應該否定探索的努力,如果因此放棄探索,不就成了另一種「躺平」?

在疫情猛烈衝擊下,現在並不是繼續探索的好時機,因為當前上海的防疫已不再是科學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尤其是中共二十大今年下半年召開在即,穩字當頭是最優先的政治任務。儘早控制住上海疫情、防止外溢,減少因此引發的民怨和社會不穩定,相信也是高層派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前往上海的主要原因。孫春蘭帶着「尚方寶劍」到上海督戰,也顯示高層對上海此前的防疫工作已不再充分信任,決定強力介入干預。

作為中國政治高地,上海黨政「一把手」的仕途向來被看好,而這場疫情肯定也會讓當地的主政官員陷入被動。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前,上海在5月8日至12日召開地方黨代會;如果按照同樣的時間表,距離為二十大鋪路的上海地方黨代會僅剩下一個月時間,一旦疫情遲遲無法控制,上海領導班子換屆的節奏很可能被打亂。

這場疫情是中國防疫探索路上的一次挫折,也是上海主政官員政治路上的一場大考。這道坎能不能邁過去,這場大考能不能過關,未來幾個星期將是關鍵。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眼見房產滯銷,一些房主索性下架房源,以免遭受擠兌拋售。但掛牌房源居高不下,說明急需售房套現的依然大有人在。據業內人士說,急着用錢的賣家裡,有些是已經簽了買房協議,必須「賣一買一」進行置換;還有些人是為移民做準備——經歷過去年的上海封城,想要將家產轉移到海外的人越來越多。

    陳婧  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