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漢宗:信號明確!李家超擬重設「中策組」,設置助理加快與內地政策對接

2022-04-25
區漢宗
資深傳媒人
 
AAA

 shutterstock_771480586.jpg

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近日減少拉票活動,集中精力撰寫政綱,料下周中會正式公布。李家超早前表示,希望現屆政府完成架構重組方案,消息透露,李家超有意重設遭林鄭月娥取消的中央政策組,強化政策研究、民情把脈等戰略功能。

回歸前已有中央政策組(Central Policy Unit,下稱「中策組」),是香港政府架構下一個專門負責政策研究的智囊組織,其主要職能是向行政長官、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相等於港英時期的總督、布政司和財政司)提供關於公共政策的意見及建議,具體工作包括編寫每年施政報告、了解分析社情民意等等。在理論上,「中策組」是同時服務於行政長官及政務、財政二司,但實際上政務司轄下已經有行政署擔當著類似角色,而財政司方面亦有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人員為其服務,所以「中策組」的服務對象,在絕大部分的時候只有行政長官一人,當中首席全職顧問謂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亦不為過。

Y.jpg

(顧汝德)

首任「中策組」首席顧問顧汝德,劉兆佳曾擔任「中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為梁振英當政時期的「中策組」首席顧問,不止負責政治工作,更肩負人事選拔。

林鄭月娥在2017年上任後,將「中策組」改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負責政策研究、創新和跨部門協調工作,高薪招聘年輕人加入,但成效欠佳,2019年反修例風波和第五波疫情,就被批評不掌握民情輿論。

消息指,李家超有意在新一屆政府重設類似「中策組」的組織,名稱或有變,料有政策研究或統籌等字眼。該組織與「中策組」功能相似,擔當政府心戰室角色,強化幕僚系統,助特首及官員把握輿論民情。

Y.jpg

(劉兆佳)

劉兆佳離開「中策組」後,現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經常月旦時勢,時有精闢之言,是回巢「中策組」的理想人選,可惜今年已75歲,就看「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消息又指,李家超銳意加強與內地對接聯繫,將重新招攬人才出任特首辦高級特別助理。過往出任此職的是《文匯報》出身的陳建平,早在董建華年代已獲重用,他長期與內地政界打交道,與時任港澳辦主任魯平有私交,被視為是港府與內地交往的「盲公竹」。他是特首辦「四朝元老」,2018年5月突然離任,政府失去一名「內交」老手。消息指,未來香港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緊密地與內地交流,讓政策更好地與內地對接,因此有需要尋覓人才補上。

2017年6月梁振英特首任期屆滿,馮煒光亦離任新聞統籌專員。林鄭的原則是找不到合適人選「就暫時唔請,無都無問題」,寧缺莫濫,此職位自林鄭上任後一直懸空。

董建華任特首的年代,便在特首辦設立新聞統籌專員一職,原意是加強政府與傳媒的溝通,由政務官出身的林瑞麟出任。他原本逢星期四見記者,可是他說話實在太官腔,可謂石頭鑽不出血,漸漸便沒記者出席他的記者會,記者會安排便取消了,而林瑞麟也得了「人肉錄音機」、「林公公」等外號,倒是深入民心。

Y.jpg

(馮煒光)

到了梁振英年代,他聘用了民主黨前區議員馮煒光為新聞統籌專員。可是馮煒光完全沒政府經驗,寫寫稿、罵罵人,言論惹火,距離政府發言人的要求相去甚遠。新聞統籌專員薪酬豐厚,馮煒光單單是離任前上一年度,薪金連約滿酬金已獲383萬元,金額更高於時任特首辦主任邱騰華。

近五年過去,新聞統籌專員一職蒸發了,港府新聞稿上的「政府發言人」也沒有其人。特首選擇自己親自見記者、見議員,親自解釋政策及企圖引導輿論,再加上她上任後取消了中央政策組,沒有心戰室,斷了和學者市民聯繫的橋樑,沒能準確掌握民意。此外,她沒有好好運用社交媒體,林鄭沒政府發言人,失輿論主導權。

R.jpg

李家超亦計劃重設新聞統籌專員,制定新聞公關策略、擔任特首發言人。但估計不會是馮煒光,馮煒光於立法會選舉選委會界別中,得到708票,未能當選。他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自己沒有預計到落選。未來他會總結經驗,檢視自己不足之處,請教當選人心得。馮煒光還在學習中,擔任特首發言人希望渺茫。

此外,李家超傳有意設立政務司副司長和財政司副司長,並增設副局長和政治助理,擴大問責團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區觀灼見》
 

延伸閱讀
  • 一連兩日的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9月13日早上在香港會展開幕,中央對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發表重要講話,對香港參與「一帶一路」提出「四點希望」,包括希望香港深化區域合作,進一步拓展經貿網絡;希望香港完善金融服務,進一步推動資金融通;希望香港聚焦專業服務,進一步發揮人才優勢;希望香港深化人文交流,進一步促進民心相通。丁薛祥接管港澳事務後,首度對香港公開講話。這是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中央對於香港保持並發揮獨特地位和優勢的又一個新期待、新要求。

    楊莉珊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