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聚嶺南:疫情下對就業不足人士的支援
作者: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鄧敏如
政府推出「臨時失業支援」計劃,為因第五波疫情而失業或受社交距離措施限制被要求短暫停工至少連續30天的市民提供一筆過一萬元支援。截至4月12日申請期結束,共收到超過47萬份申請。首兩批已獲發資助的成功申請者合共約10萬1千名。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定義,就業不足人士是指在統計前7天內在非自願情況下工作少於35小時或因工作量不足而在統計前7天內放取無薪假期的就業人士。政府統計處於4月21日公佈於2022年1月至3月期間的就業不足人數的臨時數字為11萬7千,就業不足率為3.1%。然而政府自疫情開始至今並沒有向就業不足人士提供臨時的支援措施。
在一些亞洲地區,如新加坡早於2021年1月推出「冠病疫情復甦補貼」(COVID-19 Recovery Grant, CRG) 為因疫情影響就業狀況及收入的人提供每月補貼700或500新加坡元(折合約港幣3,970元或2,840元)的經濟援助。這些人士包括被裁員的失業人士、非自願放取連續3個月無薪假期人士、月薪連續3個月平均減少至少50%的人士,以及每月淨營業收入連續3個月平均減少至少50%的自僱人士。其餘的申請條件包括需年滿21歲、居住的房產年值不高於新加坡元21,000 (約港幣119,000元)及擁有不多於1間房產、家庭總月入不高於新加坡元7,800 (約港幣44,200元)或家庭人均月入不高於新加坡元2,600 (約港幣14,740元)等。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可於2021年至2022年間領取最多3輪的補貼,每輪援助為期3個月。另外,日本和泰國也有向因疫情非失業但就業及收入狀況受到影響的人士提供為期3個月的經濟援助。
第五波疫情逐漸緩和,但對於自第一波疫情以來反覆經歷工時不足、放取無薪假期、收入減少的香港「打工仔」來說,若能夠獲得一些臨時的經濟援助,將有助他們及其家人過度困境。然而,由以上的地區所提供的援助措施可見雖然是「臨時」性質但並非只是一筆過及只限某一個短時間內提出申請。每一波疫情臨到,「打工仔」便有可能面對再次就業不足甚至再次失業的打擊。於抗疫的同時,支援經濟困難的「打工仔」抗逆也是刻不容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