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行政長官選舉證新選制全面落實 為良政善治奠基定石
李家超以1416票極高票當選第六任行政長官。超過99%的得票率意味着李家超幾乎得到整個選委會的支持,這固然與今屆選舉只有李家超一人成功入閘有關,但過去行政長官選舉也曾出現一人參選,卻沒有取得99%的得票率,這說明李家超確實得到差不多整個愛國愛港陣營的支持,當中除了他的能力、往績、政綱獲得選委青睞之外,相信與他不屬於哪個營哪個派、較為獨立超脫也有一定關係,是各方面都可以接受的人選,所以在他正式宣布參選之後,隨即得到各方支持,大有捨我其誰之勢,這是英雄造時勢,也是時勢造英雄。
李家超的獲勝是意料之內,但不代表選舉沒有競爭性。相反,李家超之所以獲得青睞並且強勢參選,本身已是經過競爭而來,如果沒有競爭為甚麼是他入閘出選而不是其他人?而且,如果沒有競爭,李家超有必要如此落力的開展選舉工程,甚至一日走十多場會議、見面會爭取選委支持?如果選舉只是走過場,李家超有需要廣泛聽取各界意見,與各界共同商議政綱提出施政藍圖爭取支持?所以,外界不能因為今屆選舉看不到唇槍舌劍,看不到互潑污水,以至在選舉論壇上看不到聲嘶力竭的對駡,就認為選舉沒有競爭性。只不過是競爭不只體現於投票的一刻,更體現在對候選人的全程考察與競爭,這正是中央「全過程民主」的一個體現。
新選制實施後,香港已經接連完成了選委會和立法會選舉。如果說選委會選舉與立法會選舉,旨在選舉中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體現均衡參與、廣泛代表性、理順行政立法關係。這樣,第三場的特首選舉,更是為了選出賢能愛國者治理香港,開啟良政善治新篇章。
根據中央要求,「治港者」必須是堅定的愛國者,還要德才兼備、有管治才幹,要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善於履職盡責,有情懷、有格局、有擔當、有本領、有作為。新選制的目的就是選出這樣的人,並且給予他大力的支持,讓他可以推動施政落實政綱。
所以,這次特首選舉的最大意義,不單在於選出新一屆行政長官,更是建構、落實好這一套新的選舉制度,讓這套新選制在香港落地生根,發揮選賢與能的作用,為香港長遠發展奠基定石。如果不帶政治有色眼鏡,不抱着看熱鬧的心態看這次特首選舉,選舉確實顯現出幾個優勢:
一是選舉沒有互潑污水,沒有黑材料亂飛,各界集中討論李家超的政綱建議,當然也有人關心他的中文,但總體而言選舉過程是務實理性。二是選舉沒有再造成對立分裂,沒有各大陣營的互相攻擊,自然也不用在選後修補裂痕,反而在愛國愛港陣營總體支持李家超之下,實現了大團結。三是新選制為新一屆政府落實施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甚至可以說是回歸以來最有利於施政的日子。立法會摒除泛政治化重回正軌,行政立法關係得到顯著改善,社會上的反抗力量被大力遏止,反對派已經潰不成軍,愛國愛港陣營高度團結,過去阻礙施政的幾座大山基本移除,為新一屆政府大展拳腳提供了最有利的局面。這正是選舉制度所帶來的優勢。
當然,沒有一套選舉制度是完善,也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制度,衡量香港新選制好不好,不是要看熱鬧,而是要看門路,看新選制是否有利於香港的發展,是否有利於人民福祉,是推動社會繁榮穩定,還是挑動分裂製造動盪。完善香港選舉,是中央堅定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推動 「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的決心體現,中央出發點始終如一,就是為了香港的發展和市民福祉。新選制下的三場選舉,環環相扣,互為表裏,就是要建構一套最適合香港的民主政制和選舉制度,這套選舉制度不會照搬西方的一套,也不會複製內地的一套,而是有香港特色、符合香港發展需要的一套。
有了好的制度才能選出對的人,從而推動香港不斷發展。一些人仍然以過去的標準和舊思維來看待新選制,自然有各種不適應、不滿意,這是可以理解。李家超以及新一屆管治團隊更要以實際的施政表現去顯示新選制的優勢,對李家超真正的考驗現在才正式開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