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北約峰會的警訊

2022-07-04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shutterstock_2029117769.jpg

曾經被譏諷為「腦死」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剛召開了一次影響力多年罕見的領導人峰會。雖然各方的報道已很多,但北約峰會所含的警訊,仍值得更多深思。

北約這個由30個歐美國家組成的世界最強軍事聯盟,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峰會,會議不出所料地嚴詞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明確指俄羅斯是歐洲—大西洋地區和平穩定「最重大而直接的威脅」。但更引人關注的是北約首次把中國指為「系統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s),寫入了北約戰略概念文件。

這不是北約文件首次涉及中國。去年6月的北約公報,也曾批評中國的「野心和自信行為」,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北約安全相關領域構成「系統性挑戰」。如今,「系統性挑戰」進入了北約戰略概念文件,分量又更重了。何況,北約今年涉及中國的措辭,也更為嚴厲。

所謂「戰略概念」文件,是概述北約未來約10年優先事項的文件,2010年發佈的上一個版本中沒有提及中國,當時俄羅斯還被稱為「合作夥伴」。今年更新的戰略概念文件共49段文字,其中第13和14段集中描繪中國,包括指責中國的「野心和脅迫政策(去年的措辭是「自信行為」)」挑戰了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文件也指中國的戰略和強軍意圖不透明,卻運用一系列的政治、經濟、軍事工具對外投射影響力;散布虛假信息;尋求控制關鍵的科技與工業領域,基礎設施和戰略性資源與供應鏈;利用經濟槓桿打造戰略性依賴關係;在包括太空、網絡和海洋等領域,試圖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等等。

文件還指,中國與俄羅斯深化戰略夥伴關係,強化了彼此削弱以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還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國「欺凌鄰居、威脅台灣……通過先進科技監督和控制其人民」。

這些都清楚顯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中國造成的諸多不利戰略影響,其中突出的一點,就是讓美國成功地將中國與俄羅斯捆綁在一起,助力美國打造對抗中國的國際聯盟,還順勢將台灣問題國際化。

曾被法國總統馬克龍譏諷為「腦死」的北約,如今正起死回生,猶如網絡流行語所形容的「滿血復活」。就在北約2022年戰略概念文件公布前,北約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這兩個歐洲軍事強國入會,為北約10年來最大的一次擴張鋪平道路。

不僅是東擴,北約還出現「亞擴」苗頭。亞太四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領導人這次都受邀親赴馬德里參會。在去年公布的北約2030改革方案中,這四國已被列為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四大夥伴。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學界與媒體就曾討論,美國極力強化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也稱印太四國),是否有意打造「亞洲版北約」?如今,印度保持其不結盟立場以及與俄羅斯的關係,QUAD成不了「亞洲版北約」,但日韓澳新和北約立場趨近,將在本區域對中國形成牽制。

中國會如何研判這次北約峰會的影響?雖然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周三也強調中國是「嚴峻挑戰」,而不是「對手」;雖然據說北約內部也有分歧,法國與德國顧忌在中國的投資,主張在涉及中國時用詞要更謹慎與剋制,但北約對抗中國態勢,中國不可能不見,相信也不會沒有預見。

峰會最終通過了上述戰略概念文件,以及日韓澳新領導人親赴馬德里與會,將是對中國的清楚信號。那就是當美國對中國圍堵的態勢成型時,日韓與歐盟與美國同一陣線,將是難以扭轉的結果。中國曾經希望通過經貿關係或戰略協作拉攏歐盟,事實證明,在中國與歐洲價值觀分歧的情況下,這很難實現。

目前,北約的戰略概念文件是在政治與價值觀念上,將中國定性為「系統性挑戰」,還沒有實質性的跟進動作。不過,在這個定義畢竟開了個頭,若雙方對立擴展到經貿關係,例如美國力推供應鏈「脫鉤」,屆時歐盟即使要承受經濟上的重大損失,恐怕也不可能不對美國亦步亦趨。

這些都勢必惡化中國的戰略處境,但它不會只是中國一家的問題。若中美陷入陣營式的惡鬥,世界出現陣營式撕裂與失控,所有國家都將受損。當然,這些目前都只是擔憂,中美在與彼此的合作中還有巨大利益,也聲稱要加設「護欄」。但不斷升級、層面不斷擴大的對立態勢讓人不得不擔憂,不能假設理性必然佔上風。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