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蘅: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2022-07-11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7-11 at 5.35.15 PM (1).jpeg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上周遇刺身亡,舉世震驚。安倍雖已卸去相位,但仍具強大政治能量,首相岸田文雄頗受掣肘,他的逝去,於是引起人們對日本政壇、特別是中日關係的種種猜測。

岸田文雄擔任首相以來,安倍依然十分活躍,派閥勢力有限的岸田未免處處受制於安倍,而兩人最大的分歧,就在於中日關係。

安倍被稱為「最挺台灣」的日本首相,今年4月更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安保有事」的看法,行事每每與中國大陸針鋒相對。岸田則被視為親中派,雖然在競選時迫於形勢而趨向對中強硬,就任之初亦被視為性格溫吞,較順從安倍,然而,他其實是不甘於屈從於安倍的。當他在去年10月帶領自民黨於大選中取得佳績後,就向安倍還以顏色,拒絕任命高市早苗為自民黨幹事長及萩生田光一為官房長官,更任命有安倍世仇之稱的「知華派」林芳正為外相。安倍和林芳正的家族地盤都在山口縣,從父輩起就因選舉競爭而結怨。

shutterstock_1075372364.jpg

去年尾,安倍為向岸田施壓,希望日本跟隨美英「外交抵制」北京冬奧,連番表達反華立場,令對華態度務實的岸田甚為頭痛。最後,岸田政府採取折衷辦法,決定不派政府代表團出席大會,但派出具官員資歷和參議員身份的東京奧組委主席橋本聖子作為安撫,同時避免使用「外交抵制」措辭。如果換作今日,安倍去世後,岸田的做法又會否有所不同?會否更為親中?

然而,安倍雖去,日本的反華勢力猶在,這是有其背景的。日本戰後一度在經濟上領先其他亞洲國家,但近年卻被中國取代,很多人都難以接受,因而出現敵視中國的心態。日本山口大學名譽教授纐纈厚就指出,在正在成為「中等國家」的日本,國民希望與美國聯合,以加強政治和軍事實力,從而有能力與中國對峙。這就是支持安倍鷹派作風的所在,且不會因安倍的離世而消失。安倍之死更為「安倍派」在參議院改選中贏得同情分,恰如2004年台灣的陳水扁總統在尋求連任時中槍,扭轉局面而當選。

F2010091715201700242.jpg

(纐纈厚 網上圖片)

二次大戰後,日本無條件投降,在美國主導下起草「和平憲法」,以限制日本的軍事建設,「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爭端的手段」。安倍生前為修改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不遺餘力,一直希望透過修憲把日本升格為「正常國家」。如今「安倍派」在參議院改選中獲勝,也意味着「修憲派」得以壯大。去年,「修憲派」已在眾議院取得三分之二控制權,現在又在參議院大勝,對於修憲成功大為有利。如此,日本將加強軍事建設,與中國的矛盾亦會加深。

這樣看來,縱使安倍去世,對岸田文雄少了掣肘,但眼下的日本,始終較難與中國親近。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今年以來,日本配合美國限制對華23類半導體設備出口,美日韓在戴維營峰會中搭建三邊軍事同盟框架,中國海空軍也不斷在日本周邊活動,引發中日軍事關係緊張。中國也一直在高度警惕日本在最敏感的台灣問題上扮演何等角色。
    如今,日本核廢水排海又給中日政治和經貿關係帶來新的衝擊,中日合作的基礎不斷受到侵蝕和削弱,對抗或將成為今後一個時期中日關係的主旋律。

    于澤遠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