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新政府在抗疫上有甚麼改變?
香港新一屆政府終於上場,在抗疫路上又有甚麼改變? 大財團及小市民的「通關」願望又是否可以達成?
新政府上任不足一個月,暫時我們尚未看到防疫措施上立刻有很大的改變,但最低限度上,我們看到新班子的抗疫思路上比較清晰,與上屆政府有明顯的分別。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在上任之初接受訪問,講得清楚明白,指我們不應該簡單地因為變種病毒的死亡率偏低就掉以輕心。反而,如果變種病毒的傳播率高,死亡人數亦可以很嚇人。此外,重症病人佔用了醫院,亦極有可能做成醫療超負荷。李家超先生亦明言,港府一直比較忽略這風險。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先生早前亦表明不能「躺平」,並與港府抗疫專家似有「隔空舌戰」的情況。近日,盧寵茂先生特別提出「安心出行」沒有追蹤功能,倡議最終要實行「實名制」,才能增強港府的「病毒追蹤能力」,並有效地切斷病毒之社區傳播鏈;暫時亦應該以「綠」、「黃」及「紅」碼把病人及密切接觸者區分出來。確診者如「居家隔離」亦需要配戴「追蹤手帶」。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需要「圍封強檢」及「強檢」的大廈高達72幢,表明新政府言行合一,上場後便立刻做實事。
但我們亦不宜對前景太樂觀,新班子的抗疫思路比較清晰,但依舊受制於公務員團體及香港各大財團的制肘。前者避事怠工,後者為了商業利益則只想立刻「通關」;這格局依然沒有明顯的改變。
值得大家留意的是,上屆的抗疫專家小組順利過度,只有另外兩名專家加入。一直以來,上屆抗疫專家小組的醫生都主張只接種疫苗而相對輕視隔離檢疫措施。其中,袁國勇醫生更多次公開批評內地的「全民檢測」措施。等到第5波疫情爆發後,袁醫生才改口稱「全民檢測」有用,但卻因感染人數太多而錯過了執行「全檢」的良機;香港亦因此白白犧牲了超過9,000條寶貴的性命。
近日,有抗疫專家更聯署建議港府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還指出夏天讓較多人感染可以預防冬天另一波的大爆發。敢問各位專家,如果「躺平」有效的話,為何近日歐美日韓都正出現不同程度的醫療超負荷呢?
上屆的抗疫專家「順利過渡」,表示新政府並非一定會奉行「強硬清零政策」。坊間仍會有不同的意見,新政府在落實防疫政策上,亦應該需要照顧社會各界的利益。原本「共治」的格局尚未有根本性的改變。
觀乎特首李家超先生及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先生的言行及近日落實的政策,至少港府最終有可能會達至年初時上海實行「精準防疫」的水平。至於港府能否再下一城,並落實真正的「動態清零」,則需要再進一步與香港社會各界取得共識。暫時來說,我們未見大財團真正支持「動態清零」政策。反而,商界要求「通關」及「變相躺平」的言論,至今仍是不絕於耳。
如此一來,新政府或許會像上屆政府般被動地採取了「進取兩難政策」 (Stuck in the Middle Strategy)。大家也當然明白,這「不躺平,又不共存」的政策,絕對是抗疫路上的大忌。
新政府又能否從這「進取兩難」的局面走出去?暫時來說,我們尚未看到事態上有突破性的發展,大家只能繼續靜觀其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