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緯溫:中國與西方關係二十大期間又起波折

2022-10-24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0-17 at 11.51.40 AM.jpeg

中共二十大召開前的一周,美國主動升級科技戰,加碼大範圍限制芯片對華出口,讓中國一度尋求在中共黨代會前維持外部環境穩定的希望落空。而令人比較意外的是,本周二十大召開期間,中國與西方關係又起波折,影響面不僅限於美國,還涉及歐盟、德國、英國等,為二十大後的中國外交注入更多變數。

面對挑戰重重的外部環境,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星期天(10月16日)在二十大開幕式上作報告時,號召中國民眾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但同時也表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對外部動蕩前景未來可能繼續加劇示警之餘,還對克服來自美國日益升高的競爭展現信心。

習近平作報告時並誓言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顯然意味着二十大後的中國,將更集中精力直面拜登政府升高的科技戰,也暗示着中國在國家安全、高科技領域與美國加速脫鉤的時刻,仍能承受美國供應可能被切斷的壓力。

二十大開幕隔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再度對華髮難,評估中國過去10年產生極大變化,批評習近平對外正帶領中國朝更「具侵略性」的方向前行,對美國利益及價值觀構成挑戰。

布林肯在斯坦福大學的論壇上也再打「台灣牌」,指習近平改變兩岸現狀,製造巨大緊張。

儘管布林肯也重申,美國仍願在謀求共同利益方面同中國合作,但在二十大召開的敏感時間點對中共高層提出尖銳批評,還是為中美元首可能在11月舉行的首場面對面會晤製造了不確定性,也再掀美中外交口水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星期二(10月19日)罕見地點名布林肯,批評他篡改美國對中國的承諾,呼籲美國履行承諾,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落到實處。

二十大期間,接踵而來的外交矛盾還來自歐洲。歐盟各國外長星期一在盧森堡召開會議之際,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評估,中國正日益成為歐盟「強大的競爭對手」,並在非洲、亞洲和拉美等區域想方設法增強影響力。

歐盟外長會前的一份內部文件則預計,二十大將確認中國未來在政治閉鎖、經濟科技自立實施「內視型政策」,並可能擴大中歐「政治選擇上的分歧」。

文件也強調台灣問題對中歐關係的影響,並警告歐盟對中國產品的依賴是「戰略脆弱性」,敦促強化與美國、印太地區的合作,在經濟及產業供應鏈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預示歐盟可能有意加大與華脫鉤力度。

汪文斌星期一重申中歐是夥伴而不是對手,提醒出於政治目的人為設限將影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歐盟自2019年起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競爭對象及體制對手」。博雷利表示,星期一的會議大致再度確認歐盟對待中國的方式,仍可與其在氣候變化等共同關心的領域接觸。

但他也警告歐盟須以「清醒的方式進行接觸」,原因是中國作為競爭對象的角色已變得更突出。這番強調競爭及有限合作的表態,顯示歐盟的對華立場可能正在進一步向美國靠攏。

另一方面,德國三大情報機構星期一也在年度公開聽證會上,提醒德國政商界在和中國打交道時不要「太天真」,警告必須重視「全球崛起的專制中國」帶來的威脅。國內情報負責人還以環境危機形容來自中俄的威脅:「如果俄羅斯是一場風暴,中國就是氣候改變。」

德國情報機構也稱,中國多年一直在對德國軍隊進行「精心布局的間諜活動」,另外還警告,允許中國在漢堡的集裝箱碼頭等基建中擁有股份會帶來風險。

汪文斌星期一則呼籲德國停止鼓吹「中國間諜威脅」、捕風捉影誣衊抹黑中國,不要將正常合作政治化。

德國情報單位疊加政府其他核心成員近期的對華言論,顯示公開反對與中國脫鉤的德國總理朔爾茨,可能已淪為少數。

二十大開幕當天,示威港人被拖進中國駐曼城領事館內毆打事件也正掀起中英新一輪外交風波。大曼徹斯特地區警方星期二發聲明稱,已針對事件展開調查,承諾將其認為有罪的任何人繩之以法。

汪文斌星期二則指擾亂分子非法進入領館,館方有權採取必要措施來維護場所的和平與尊嚴。

英國外長克祈湛明星期三則批評打人事件「不可接受」,稱當天的示威和平且合法,透露英政府正考慮進一步採取行動。

二十大尚未落幕,中國外交難題已一一再度浮現,都將考驗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定力和智慧。中國下周是否將以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的方式應對這些外部挑戰,將是輿論的下一個觀察點。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只是中國仍在採取高壓防疫和嚴格隔離政策,連德國總理為了避開複雜的防疫政策都只能「一日游」,中國的對外交往要真正回到疫情前談何容易。

    楊丹旭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