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樓宇建造以減排為重

2022-10-28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0-28 at 6.04.03 PM (1).jpeg

根據世界綠色建築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建築物目前佔全球能源相關溫室氣體排放量近40%。當中來自家居、工商大廈和商場等的日常運作,如照明、空調等,佔全球每年碳排放量的27%,而建築過程、維修保養和拆卸引致的排放,則佔年排放量約10%。

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指建築物佔本地碳排放逾60%,比全球平均的四成要多一半,建築工程所產生的碳排佔當中近20%。在剛性需求帶動下,政府估計香港每年要興建超過500幢新大廈,如何以更環保的方式建造和管理樓宇,減少碳排放,是未來的重要任務。

「綠建環評」(BEAM Plus)為本港建築界權威的環保評估和認證,由2011年至今,香港註冊登記為「綠建環評」(不等同獲認證)的建築已有2000多幢。雖然環保建築頗受客戶歡迎,但其成本較傳統建造(未註冊「綠建環評」)為高。香港測量師學會在2017年的研究顯示,參考全球多地,包括中國、香港、日本、紐西蘭、新加坡、菲律賓及中東的例子,發現綠色建築項目的成本平均貴34%,令不少地產商卻步。

有見及此,全球不少初創企業、風險投資和一些水泥製造商都紛紛尋求可取代混凝土或使用更環保的建築方案。如在芬蘭、挪威和瑞典,近一半的新房屋以預製方法(prefabrication)組裝合成。由於組件生產可與地基工程同步進行,加上裝嵌一個樓層一般僅需數天,組裝合成法不僅可把施工期壓縮最多近半(如大埔白石角的創新斗室),同時減少達85%的建築廢料浪費、5%的能源消耗量及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其實,預製組件建築方法早於1960年代經已在建造牛頭角下邨時出現,此後卻因為建築成本増加問題,並沒有普及。我期待業界能夠更積極探求更多環保方案減少碳排放,為緩和氣候變化出一分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綠色建築已成為近年城市建設的大方向,而香港也陸續出現了不少綠建環評的新建築。加快城市可持續降溫的步伐,緩和氣候變化之餘,更可為市民帶來舒適宜居的環境。

    鄧淑明  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