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順圍:電動車兩大死結 充電站不足 商用車缺資助

2022-12-20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2-20 at 11.41.25 AM (2).jpeg


年尾將至,油價近期雖然回落,但有分析預測明年會重上高位,電費及交通費等生活成本勢一直上升。燃料價格與生活息息相關,多用潔淨能源,是大勢所趨,但兩電的瘋狂電費加幅,實在令市民不好受。駕駛電動車的人士,不受油價影響,也間接因電費飆升受累,然而在電動車愈來愈受歡迎的情況下,車主唯有當這個增幅金額是交通成本。在香港,電動車車主最擔心的,其實是叉電位難求,即使特區政府兩年前推出「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也幫不了多少,電動車在香港要成為主流,政府必須想方設法方便車主,同時也要向商用車提供資助及有政策配合,例如資助巴士公司轉型發展新能源車輛。

公共交通等商業車輛,包括小巴、專營巴士、貨車等,多為柴油車,政府雖然設有推動商業車環保化的新能源運輸基金,但基金自2011年成立到今年2月以來,獲基金資助並已開展試驗的項目只有163個,所謂資助只是杯水車薪。

事實上,不少公共交通工具公司,在嚴重欠缺資助下,仍正為發展電動車方面大力投放資源,出心出力。例如九巴近年就積極發展電動巴士,預計明年車隊將增至82部電動巴士,三至五年內增購至500部,將佔整體車隊八分之一;另外亦會於屯門及大埔興建兩座為服務新能源巴士而設的車廠。若然政府能有更多資助及政策配合,私人企業推動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可事半功倍。

在資助方面,政府可參考新能源車輛普及度相當高的深圳。深圳大力從公共交通等商業車輛着手推動電動車化,當地政府為減輕營運者負擔,推行電動巴士初期,為每輛巴士提供最多40萬元人民幣的運營資助;當地政府又推廣「混合租賃」模式,容許車輛生產商把電動巴士及充電設施售予第三方金融機構,再由後者把有關設備租予巴士公司指定年期,租賃期滿後,有關車輛及設施將歸巴士公司所有,以攤薄換車成本。

60c6ae97e4b0c39fcb1d957a.jpg
特區政府未學到深圳一半,在未完全轉用新能源巴士前,深受燃油價格影響的巴士公司要長遠發展,加價似乎是無可避免;但巴士不似兩電有准許回報率8%保證,就算因油價令成本增加,申請加價隨時等兩、三年才獲批。筆者建議,為令巴士公司能保持財政穩健,有穩定款項去發展電動巴士,持續提供安全、有效率的服務,當局應考慮改善票價調整審批機制,因每次申請要等數年才有結果對巴士營運影響甚大,這長遠來說,對市民亦是好事。

政府在政策上還可以做甚麼呢?環境局去年發表《香港電動車普及路線圖》,訂下了宏大的目標,例如2025年前提供至少15.5萬個充電設施、2035年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特首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亦表示,未來三年會額外於7,000個政府建築物停車位提供充電設施,並於明年試行新一代電動的士和氫燃料電池雙層巴士及重型車輛。不過,不論是公共車輛還是私人車輛,要走向電動化,必先解決充電設施短缺問題。

政府推出的「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雖然資助私樓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基礎設備,但因只是資助停車位安裝「充電基礎設施」,且不涵蓋日租和時租的車位,使屋苑停車場只惠及月租的住客為主的顧客,無法改善充電位短缺問題。根據環保署9月最新數據,全港電動車數量39,114輛,充電車位數量卻只有5,283個,即超過7輛電車爭1個充電車位;但一河之隔的深圳,根據媒體前年的數據,全市逾8萬個充電站,其中3萬個為快速充電站,登記的新能源車輛逾36萬輛,明顯更理想。

只有商用與私人電動車推動策略雙管齊下,全面發展充電站網絡,再結合全面適切的換車資助政策,才能使本港的電動車生態圈健康發展。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市民轉用電動車,刺激市場需求、更多私人停車場又會投資於電動車充電設備,慢慢走上深圳的自給自足、良性循環電動車發展之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