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北京為何再次為香港釋法?
在2022年12月30日,正當大部分香港人忙碌着準備過新年之際,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當天晚上就香港問題再次釋法,明確指出海外律師要先得到行政長官批准才能處理國家安全案件。
雖然中國政府沒有明言,但這次釋法顯然是衝著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而來。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的黎智英,至今已被關押近兩年。他委聘英國御用大律師為辯護律師,香港律政司向終審法院再三反對失敗後,於是直接向北京請求作出清晰的指示。
一如外界所預料,北京當局在這個時候再度釋法,引起西方國家高度關注和反對。北京堅持頂住歐美政府巨大的壓力而釋法,其動機恐怕要從宏觀的國際政治大背景來解讀。
自從特朗普政府以來,中美關係就一直陷入緊張階段。縱使後來拜登取代特朗普出任美國總統,兩國的緊張關係依然持續,甚至有過之而不及;例如美國白宮去年10月份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就赤裸裸聲稱「未來10年是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決定性10年」。
國際政治舞台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大致可以分為敵人、對手和朋友三種關係。目前的中美關係,肯定不是「朋友」關係,而是「競爭對手」,甚至距離「敵人」關係只剩一小段的距離。
在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之下,中美政府眼下皆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雙方關係,兩國關係充滿了衝突與對抗思維。美國一早已表明未來幾年面臨的壓倒性挑戰將是來自中國,當局已經撕破臉不擇手段,但求遏制中國崛起。
以創新科技領域為例,中國短影音平台「抖音」日益壯大,逐漸威脅到美國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繼多個州政府早前已禁止公用設備使用「抖音」後,美國國會近來也以安全問題為由,開始審視禁用「抖音」,而不理會有關做法是否符合美國法律。
至於中國,在美國的圍堵下也加強了國家安全的防範工作。黎智英與美國政府有着長期緊密的聯繫,在2019年修例風波中更積極支持示威者,自然成為北京要打倒的頭號敵人。對於涉及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的國安案件,北京斷然不會容許外國律師參與,於是透過此次釋法以堵塞國家安全漏洞,讓外部勢力無法乘虛而入。
然而,法治畢竟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普通法制度更是香港一塊重要的金漆招牌,北京這次釋法也觸發不少人擔憂會削弱香港的司法體系和獨特地位。
根據美國網站「全國人大觀察」(NPC Observer)創辦人魏常昊的統計,自現行中國1982年版《憲法》實施以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合共釋法23次,當中近三成釋法案與香港有關。在部分法學專家眼中看來,北京屢次對香港問題釋法,明顯侵蝕了當局對香港回歸後50年內都將尊重香港司法獨立的承諾。
誠然,北京的一些釋法,其直接結果確實否定了香港法院對某些案件的審判權,難免予人輸打贏要之感。尤其是近年香港致力發展成為國際法律仲裁中心,未來還要從全球各地廣納更多法律人才。客觀而言,北京釋法次數越多,愈會削弱國際對香港司法獨立的信心。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說北京釋法已對香港司法制度造成難以估算的破壞,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不符合事實。
回顧歷史,除了這次釋法,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自1997年以來已先後五次對《基本法》作出解釋。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是由香港特首提出,第四次是由香港終審法院根據《基本法》第158條第三款提出,而第二次和第五次則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主動釋法。
雖然西方國家一直聲言北京釋法會破壞香港的法治,有趣的是,世界銀行每年公布的報告卻顯示,香港的法治分數在1997年後不但沒有下降,反而越升越高,自2003年起更長期維持在90分的高分水平。
有別於之前五次圍繞《基本法》釋法,這次北京釋法並沒有直接評論黎智英案,而是把皮球扔回給特區政府處理,反映中央政府也有意減少釋法對香港司法制度帶來的震蕩。
說到底,北京釋法與香港的司法獨立並不是並行關係,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係,一次的釋法未必會損害到香港的司法獨立。對國際投資者來說,他們近年對香港營商環境的信心,更多建立在港府能否消除中美關係的緊張狀態所帶來的不穩定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