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炳逢:對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的5點建議:

2023-01-11
黃炳逢
香港選舉委員會委員、香港内地經貿協會會長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1-11 at 12.10.47 PM.jpeg

財政司司長正在就《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徵詢各界意見,在此復常的關鍵時刻,希望政府能考慮下列幾點意見:

香港年金是政府提供給香港市民的其中一項利民措施。為了優化這項措施,更加普及並照顧不同香港市民的退休需要,特別是中產階層,建議政府考慮新措施,並與內地加強協調,讓購買香港年金的市民可以跨境按時在大灣區城市取得年金收入,減少兌換風險和簡化跨境匯款限制,方便內地港人在大灣區城市的退休生活。同時政府亦可以提供誘因,鼓勵更多香港市民購買香港年金作為養老的選擇,把他們的現金資產變成長期退休後入息。這項目措施的資金來源及去向可控性高,可以作為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的重要一步,為大灣區的生活圈一體化產生積極作用,估計內地的大灣區城市在有效協調及溝通下也會積極配合,中央也會在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推動下予以支持,成為大灣區城市有效協作成果之一。

內地如深圳已經對香港適齡退休人士提供例如免費乘搭地鐵的優惠,估計其他大灣區城市也在積極考慮不同措施方便港人在大灣區生活和工作,香港絕對不能落後,應更積極研究實施各種便利內地港人的措施,同時塑造大灣區城市的有效融合機制,產生協同效應。跨境支付技術上沒有難度,只是兩地政府的政策措施安排問題。建議中的措施雖然是個小小開始,但戰略意義卻十分重大,也考驗特區政府是否能結合跨部門力量為書數以十萬計內地港人在大灣區的生活圈提供實實在在的方便。

香港與內地開始通關,社會經濟復常的速度加快,但不少中小企業和中產人士經過了好幾年的動蕩和疫情監控的嚴重影響,元氣大傷,要重整旗鼓迎接復常也需要政府繼續支持,建議特區政府按照給市民消費券的思路,撥款推行「企業消費券」,讓企業用於重新啟動其業務或生產工作。推行的辦法可以參考過去給市民發放的消費券,但是指定給在香港註冊登記的中小企業,讓他們可以用來支付各種開支,包括各項公共服務或設備採購。政府可以考慮採取簡單寬鬆的申請及發放方式,讓中小企業申請,直接發放金額給企業。參考市民消費券的做法,建議分兩期發放共2萬元(20,000)的企業消費券,讓中小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支持和鼓勵,同時帶動用於企業營運的消費,產生經濟的乘數效益;

由於政府已經規劃要發展「北部都會區」,並繼續推進「明日大嶼」的填海造地計劃,將要承擔龐大的發展開支,為了進一步鞏固政府的財力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議政府盡快籌劃, 發行「香港重大基建債券」,一方面讓國際資本參與香港的重大基建項目,一方面可以為市民提供多一個投資機會,共同投資香港的未來,帶動香港成為更具規模的國際及本地債券市場,擴大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多元化發展。這個對於香港作為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接合點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對於經常來往內地工作的港人在個人所得稅計算和申報方面,有可能會涉及比較複雜的計算和申報程序,例如應稅收入豁免(income exemption)和外國所得稅抵免(foreign income tax credit)等。希望特區政府可以把目前的電子申報系統,進一步拓展到能最大限度協助和方便港人能在網上自行計算和更準確申報這些複雜項目。香港應該認真參考內地的稅務改革政策:全面推進電子稅務局,在網上完成所有稅務事項。事實上,內地已經按部就班地實施相關的電子申報制度及使用互聯網系統,香港也不能滯後。為港人在內地的稅務計算和申報建立電子系統,可以通過互聯網使用實施全程的稅務電子化。類似的系統也在外國應用,方便納稅人計算相關稅款及申報,這也應該是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的一部分;

為鼓勵更多民間或專業機構做好工作,促進社會各界提供各種服務,特別是愛國愛港團體,特區政府應該永久或長期豁免非牟利機構的商業登記費及週年申報等等定期繳交的政府稅費,盡量減輕這些團體的開支負擔,同時顯示特區政府對相關機構工作的支持。由於各個團體的性質和規模不同,不是每個團體都能登記成為慈善團體而獲得稅務豁免,此安排對營造社會的和諧團結氛圍有莫大裨益,意義比牽涉的相關費用更大,值得認真考慮!

希望建議能為新的財政預算案帶來一點新思維,財政司司長能認真考慮,為香港的復常加大動力,回應社會各界的訴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節衣縮食」應該成為未來幾年港府的執政目標,除了一些必要的開支,能省的都應該省。為了香港的長遠利益,當局甚至應該考慮開徵新稅項、擴大課稅範圍,增加稅收來源,設法為社會整體利益的未來打下基礎。

    戴慶成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