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爐:國內經濟增長機遇 香港如何把握

2023-03-21
陳成爐
江西省政協委員
 
AAA

shutterstock_131793338.jpg
每年的兩會都是外界觀察國家發展,尋找商機的重要窗口。在香港日漸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今天,愈來愈多有心人關心中央新政策、新方略會給香港提供哪些新機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延續了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在強調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的同時,把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了今年工作的第一項,這意味擴大內需戰略被進一步擺在了優先位置。「兩會」以後,一系列啓動內需,特別是啓動國內消費的措施必將密集提速,一個超大規模的國內大市場呼之欲出。

中國經濟增長正從投資驅動型轉為消費驅動型,也會逐漸擺脫出口導向的路徑依賴,向內生增長模式轉變。擴大內需戰略,是當前經濟回升的主引擎,更是國家未來發展的立足點。這是對全球經濟環境趨緊的冷靜判斷,更是對外部打壓、遏制不斷上升作出的沉着選擇,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對香港來說,要深刻認識這一重大戰略帶來的一系列改變,化解風險,迎接挑戰,轉變方向,把握機遇。一方面,要看到國際政治、經濟風險上升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這一局面很難改變,不排除對發達經濟體外貨物貿易繼續走弱;另一方面,要看到內地市場廣闊,迴旋餘地大,消費升級、產業升級、創新升級有着緊迫而強大的需求,一個統一、開放、具有強大競爭性的國內大市場將對香港經濟形成強大的拉動力。

辯證地看,外部環境緊張與內部市場擴張這一矛盾體,意味着香港中西交流窗口、橋梁、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更加吃重,意味着內地金融、消費、科技更需要通過香港聯通世界,更需要香港這一超級平台發揮作用。擴大內需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需要發揮對外開放對內需的促進作用,充分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更高效率實現內外市場聯通,促進更高水平的國內國際大循環。為此,無論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承擔超級聯繫人,還是在國際大循環中擔當樞紐,香港優勢和特色都獨一無二,角色更加無可替代。

shutterstock_2243841207.jpg

中國的消費市場究竟有多大?作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家,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14億中國人口中,有全球最大的中產階級群體。麥肯錫的研究認為,中國消費者置身於一個技術更迭、人口變化和新消費行為層出不窮的前沿市場。該機構2021年11月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或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經濟體。未來十年,中國對於消費增長的貢獻亦或繼續居於全球領先地位,全球約有四分之一的消費增長或將來自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一篇文章說,中國居民收入增長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從1996到2019年,中國居民年增速達到8.2%,而世界平均增速為1.73%。中國央行披露的今年1月份金融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億元。

香港背靠全球這個最有潛力的消費大市場,商機很多,關鍵要有對市場最新走向的敏銳判斷和準確把握,一方面要像改革開放初期那樣,大膽擁抱內地市場;一方面要清楚,今天內地消費市場在經歷了40多年的蛻變,已經今非昔比,香港不轉變觀念,在這個市場雖然不至於出局,但會被邊緣化,無法爭取更大的蛋糕份額。

shutterstock_1908264283.jpg

例如,隨着80後、90、00世代成為消費市場主流群體,香港的供給如何實現?從消費渠道上看,電商成為內地年輕人消費的主要平台,小到牙膏牙刷,大到傢具家電,都從電商平台購買。超過七成的中國消費者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渠道方式進行消費。2019年,中國的電商銷售總額迫近2萬億美元,在全球在線零售總額中的份額佔比最高,為55.8%。香港有沒有數字創新的電子商務工具與之爭鋒,分得一杯羹?

內地消費升級處於方興未艾之勢。消費需求已經從「有沒有」逐漸被「好不好」替代。傳統消費比重呈下行趨勢,升級消費比重上升;同時服務消費有望超愈商品消費比重成消費主力。在消費新語境下,無論是高端商品還是服務,香港又能提供甚麼樣的消費新需求?

中國消費崛起吸引着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隨着內生增長模式的成長,香港作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參與者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促進者的地位角色日益凸顯,機會永遠是給予有準備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