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慧良:馬英九大陸行影響
從事兩岸工作近40年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本周回中國大陸祭祖,心情之激動與興奮溢於言表。他在南京中山陵等場合適度提及「中華民國」及自身「前總統」身份,在台灣獲得好評,連原本批評他的部分綠營人士也不得不予以肯定。
祖籍湖南的馬英九從37歲就負責兩岸事務,他銜已故總統蔣經國之命,規劃開放大陸探親的極機密檔案名稱就叫「潁考專案」。這源自於他七歲讀的第一篇古文《左傳》的「鄭伯克段於鄢」,大意是鄭莊公不諒解母親私心廢長另立幼弟而將母親流放,誓言「不及黃泉,無相見也」,事後後悔。潁考叔獻計,巧妙地讓鄭莊公與母親在地下道相見,他非常佩服潁考叔的智慧。
馬英九辦公室透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與馬英九在新加坡「習馬會」後,向馬英九以「後會有期」話別,馬英九2016年卸任總統,大陸方面或以跑馬拉松,或以參加軒轅祭典等各種名義一直邀訪,奈何三年管制期後再被民進黨政府多管制兩年。去年底大陸疫情趨緩解封後,陸方又來邀請,考量馬已73歲,遂着手安排祭祖行程。
馬辦指出,馬英九為顧全大局,考量國際情勢緊張以及台灣2024年大選,刻意避開北京,以私人祭祖名義出訪;同時馬對近年兩岸人民敵意上升甚感憂心,便帶一些青年學子隨行,希望與大陸學子交流,增加彼此了解。
大陸方面完全尊重馬英九的想法,給予的接待看似低調,但規格相當高,故馬英九才說超乎預期的滿意。馬英九出訪前,台媒《聯合報》誤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丁薛祥接機,馬辦未及時澄清,結果接機的是中共中央台辦副主任陳元豐。於是給馬英九穿小鞋等負面傳言滿天飛,包括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太三也說,大陸未鋪紅地毯,接機層級不太適當等,感覺馬被矮化。
2005年曾隨國民黨前主席連戰訪問大陸的學者向《聯合早報》指出,連戰是接受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的破冰之旅,為兩岸開創新局,當時連戰是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則是私人祭祖,身份是前黨主席,故陳元豐接機不算失格。他觀察「大陸對馬的接待規格很高,對他謁陵的致詞有點鬆,有點放水的味道」。
馬英九參觀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後說,心情受到很大的衝擊,對日本當年在華犯下的野獸般暴行,強調「歷史絕不可遺忘」。他希望兩岸中國人都應自立自強抵禦外侮,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中加強一些「我們在台灣也許了解不夠的部分」。
不少上了年紀的藍營人士看到這段談話感慨道,馬英九是來「贖罪」的。他們對馬英九未在任內將被台獨扭曲的課綱撥亂反正,讓李登輝執政末期以來的台獨化教育延續20多年耿耿於懷。台灣40歲以下的年輕人都是在這種教育下長大,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比例節節上升,兩岸心靈距離愈來愈遠,這也是國民黨無法獲得青年選票主因。
馬英九此行造訪之地包括南京總統府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等地,意在喚醒台灣民眾對「中華民國」1911年誕生於大陸的歷史,絕非民進黨所詮釋的1945年以後「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斷代史。
他同時也提醒國民黨堅持「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黨內幾位重要人士已公開表態支持,不再模糊以對。若這能成國民黨主調,日後與大陸的交往便會順暢許多。
民進黨注意到馬英九訪陸行已產生一些漣漪,包括兩岸史界合編抗戰史料,擔憂國共兩黨組成「抗日聯合陣線」等,中央黨部急到在臉書發文自稱「我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顯見馬英九此行已對民進黨造成壓力。
相關影響還要視後續發酵程度而定,至少先化解兩岸敵意,避戰謀和,馬英九已在史上留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