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心合醫》從「心」出發的起搏人生
在球場上打波,忽然昏迷不醒,幸運地透過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救命的新聞,大家可能都有聽過。但成功非僥倖,急救過後如果仍有心律不正的風險,病人便可能需要植入心臟內置電子儀器(CIED),24小時監察心跳,有需要時自動除顫救命。
九龍東醫院聯網心臟科顧問護師梁苑華說,一般人正常心跳為每分鐘規律地跳60至100次。當心臟不規則地跳動、過快、過慢,都可以稱為心律不正,徵狀包括心悸、頭暈、血壓低、昏厥甚至不省人事,部份會引致中風,嚴重更可致命。現時,公立醫院每年約有二千多位病人需要安裝心臟內置儀器,當中約八成屬心臟起搏器。梁苑華比喻心臟起搏器為一部智能手機,本身有原廠設定,亦能調整設定去配合病人需要。基督教聯合醫院設有心臟護士起搏診所,心臟專科護士會為病人監察及調整儀器的設定,以配合病人個人的生活需要。
(九龍東醫院聯網心臟科顧問護師梁苑華比喻心臟起搏器為一部智能手機。)
多想一步 為病人解開「心」結
病人陳先生約十年前曾心臟病發,醫生為他置入心臟起搏器,卻因他的誤解,生活竟過得一步一驚「心」!梁苑華憶述:「他來覆診時,見他走路時每步都十分謹慎,看得出他連行快兩步或行樓梯都不敢,亦唔夠氣!」梁苑華為他檢查後,發現其心臟跳動為儀器最基本輔助的每分鐘50次。當時梁苑華心想:「陳生才剛到中年,平日還要工作,這個心率如何足夠呢?」細問下得知陳先生因為害怕行得快令心臟病復發,她向陳先生詳細解釋後,更因應陳先生運動喜好,適度調節起搏器後,陳先生便重拾興趣,每天都會去公園跑步和訓練,心情也輕鬆了許多。
(常見的心臟內置電子儀器有心臟起搏器及心臟除顫器。)
從「心」出發建立醫患互信
其實,不少病人都與陳生一樣,對植入心臟內置電子儀器有不少疑惑及誤解,包括用手提電話或電器用品會干擾儀器運作、安裝後便不能再運動等等,從而大幅限制生活,甚至不敢跟另一半親近。梁苑華分享說:「為病人安裝心臟內置電子儀器,我們便要為病人負起『一生一世』的承諾,透過與病人建立長久關係,了解他們的生活變化,有需要時為他們調節儀器設定,讓病人安心和精彩地過有質素的『起搏』人生。」
(心臟科護士會定期檢查病人心率數據,按病人需要調整儀器設定。)
基督教聯合醫院是首批成立心臟護士起搏診所的醫院,新症加上累積的舊症病人,在過去十多年,服務需求量大大增加。診所由護士主導早期輔導和教育、術後護理和跟進以減少併發症,由護士分擔心臟科醫生的工作,提升服務質素的同時,亦能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 心臟科護士亦會定期檢查病人心率數據,按病人需要調整儀器設定,讓病人充分適應「新生命」,回復正常生活節奏。九龍東醫院聯網轄下的將軍澳醫院,近年亦已推展心臟護士起搏診所服務先導計劃,讓更多病人受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