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譽仁:香港應如何大興調研?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4月初出席「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動員大會」時表示要「大興調查研究」,隨即訪港親身實行調研工作。夏主任說的「大興調查研究」是呼應3月份中央公布的《關於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
要「大興調研」,但甚麼是調研?調研就是透過深入群眾和社會了解真實情況,不只解決固有問題,要發現新情況、新問題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
仔細閱讀《方案》的人就會明白,夏主任此行只是一個開頭。要做好調研工作,不能夠只在嘴上說說,並非表面工夫能夠了事,要「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搞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點水式調研,防止走過場、不深入」,香港要思考如何做好調研工作,更迅速有效地解決新舊問題。
其實香港一直在做不同的「調研」,只是用詞不一樣。「政策研究」是本地較常用且較貼近「調研」的用詞,兩者皆「綜合運用座談訪談、隨機走訪、問卷調查、專家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分析等方式」並「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調查研究」。民主思路定期發佈的一國兩制指數就運用了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統計分析、大數據等方法調查研究香港市民及國際間如何看一國兩制的實踐情況和信心。所以說白了調研就是本地公共政策研究,香港並非以往沒有在做,問題是如何「大興」。
做政策研究的不外乎:政府內部、大學、智庫。而研究的題目類型包括:戰略性、對策性、前瞻性、跟蹤性、解剖式、督查式等。港府要大力推行政策研究,就不能只在內部做,要講求「政智校」三方互動,做好分工安排。因此筆者認為香港有必要盡快構思「香港調研發展藍圖」,並實踐調研,使更多本地問題得以梳理清楚並盡力解決。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