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懿:朋輩支援網絡及生涯規劃服務有助精神病患者重投社會
近日香港接連發生斬人案,有些疑犯錄有精神病記錄。當然,這些慘劇不應以「精神病記錄」作結,把所有事歸咎於精神病,因為這是「一竹篙打一船人」,對其它情緒病或精神病患者太不公平。面對這些慘劇,更應令我們反思香港的精神健康政策及配套可以如何改善。無論是精神健康公眾教育,增加病悉感,還是協助精神病患者重投社會,也有改善空間。
醫院及中途宿舍幫助精神病患者逐漸重投社會,尤其中途宿舍的日間訓練,工場工作,輔助就業及公開就業漸進式幫助精神病患者融入社會,有不少成功離院案例,可惜的是不乏重新入院的個案。雖然中途宿舍會幫助精神病患者在入住期間提升工作及適應技能,但院舍面對的狀況總與現實社會有差別,故此即使舍友成功離舍也可提供配套跟進。
精神病患者離開中途宿舍後,過往在舍內建立的朋友網絡變得難再聯繫,這導致他們在現實社會上減少了外界支援,所以協助他們與其它舍友定期連繫是有助他們適應社會。當然明白現時社福界人手不足,很難再撥出人手跟進離舍舍友過案。舍友間的朋輩支援可以成為助力,減輕人力資源負擔。例如本身職員在宿舍內舉辦活動,可定額供離舍舍友參加,一來離舍舍友可以以「成功例子」讓其它宿友理解自己都有機會離開宿舍及重投新生活,增加他們希望感;二來亦可展現舍友間的朋輩支援,讓離舍舍友得到外界支援網絡。
精神病患者因為過往經歷及創傷,難建立自信與人生目標。在入住宿舍期間,應對他們提供生涯規劃服務,協助他們訂立入住宿舍的學習目標及離開宿舍的人生規劃。生涯規劃並不只是職涯規劃,更是自我探索及發展人生目標。在精神病患者入住宿舍期間,應該舉辦不同洞動及興趣班讓他們探索自己興趣及潛能,同時定期與他們進行生涯規劃諮詢,逐步訂立入舍及離舍目標,令他們在重投社會時增加「目的性」,逐步實踐其有意義的生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