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何以在鑽石山斬人案後借題發揮?

2023-06-14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6-14 at 16.22.21 (1).jpeg

本月初,鑽石山發生隨機斬人案件,釀成兩人死亡。事後,有媒體把事件跟較早時段發生的名媛碎屍案連繫在一起,並諷刺香港已淪為「國際大刀會」,意圖讓人覺得斬人案發生,跟本地警方執法不力有關。部分立場一向傾向反對派的KOL亦隨即起哄,如KOL「家明」便於網上發帖,拿其中一名警員爬樓梯前往現場時跌倒的片段,意圖暗示對方故意假裝跌倒,以免自己最快趕到現場而要跟持刀疑兇搏鬥。

與此同時,有人似乎故意把這單斬人案,跟疫情和所謂精神支援措施不足扯上關連。例如有議員在電台節目中宣稱,香港在疫情過後,社會情緒及精神狀態不穩定,政府應多加關注,亦需盡快審視精神健康方面的服務。他又指,無論日間院舍、輔導服務均有不足,很多個案並未詳細跟進,值得反思相關服務可否進一步改善,不希望有「血的故事」發生,當局才「做一啲」跟進工作,希望可馬上進行云云。

任何一個不帶政治偏見的人,都會發現這些言論不過是在借題發揮。首先,不論是法律震懾力和警方的執法力度,都只能對精神正常人士帶來阻嚇作用。然而,鑽石山斬人案的疑兇,案發前三年已被發現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其特徵往往是發病時喪失理智和自控能力,被相對穩定的妄想或執念所控制,並常伴有幻覺、幻聽或感知失調。換言之,即使執法力度再強,也無法預防病患精神病發,有媒體把疑似疑兇精神病發時所作出的襲擊行為,跟其他斬人或謀殺案相提並論,本身便有惡意抹黑執法隊伍之嫌。

所謂疫情過後,社會情緒及精神狀態不穩定一說,亦是同樣道理。先不說新冠疫情嚴格上尚未過去,所謂的「社會情緒和精神狀態」,可量化指標是甚麼?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口中的「不穩」,又有何具體的數據支持?況且根據報道,疑兇自十年前失業後,已終日在家打機,至2020年5月因襲擊家人,被發現患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可見對方的精神病跟新冠疫情爆發沒直接關係,甚至可以說對方被發現有病之前,很大程度已是長年受情緒病困擾。

有人又利用斬人案,指責當局的精神支援措施不足,則更像是業界轉移視線之舉,並且乘機向政府索取更多資源。根據報道資料,疑兇三年前因襲擊家人而被發現患上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曾被還押小欖精神病院,其後被判入院令在葵涌醫院接受治療,最終於同年年底出院,如此便衍生一個問題:疑兇有刑事暴力的病歷,意味着院方是根據《精神健康條例》 第42B條,認為對方只須每3個月定期覆診,便可安全地將其釋放,如今卻出現疑兇疑似病發因而施襲的情況,難道院方真的不涉及判斷失誤嗎?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即使是普通疾病,也難保有復發的機會,更不要說難以用儀器偵測的精神病,但根據媒體報道,疑兇雖曾想停止覆診,但被院方拒絕,而疑兇父親則指對方每月均有覆診,覆診日期則原定於案發後三日的6月6日。若是次數這麼頻密的覆診,都能把疑兇作案的原因,說成是所謂的精神支援措施不足,是否要把曾顯露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全數送往強制隔離治療,才不算支援不足呢?況且,住院的精神病患,其實都有機會突然發病繼而向他人施襲,聲稱問題源自精神支援不足之人,又如何排除突然發病的可能性?

至於拿趕赴現場的警員跌倒說事,有閱畢片段的讀者自然會發現,對方只是急跑時不慎跌倒,即使是特警或專業軍人,亦難以排除對方不慎跌倒的可能性。是故,有片段拍到警員不慎跌倒,本屬正常不過之事,既不能說明對方專業訓練不足,或者體魄有問題,更不能說明對方故意「插水」(假扮跌倒)。有人以陰謀論或誅心論之,將對方的跌倒說成「插水」,並揣測對方是想避免制服疑兇時受傷,不過是想延續亂港分子在修例風波時所煽惑的仇警情緒,藉此討好「黃絲」,以便賺取對方的「課金」(捐款)而已。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