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港府應否有自己的電網?
當前,港府有兩個大型基建藍圖,分別是發展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項目。據稱,前者佔地面積300平方公里,後者則能提供10平方公里的新增土地。香港土地面積約1114平方公里,那兩個由港府規劃和投資發展的項目若能順利展開和完工,將改善本地居住環境和為工商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對改善民生和發展經濟有積極意義。完成那兩個項目,將創造本地建設的新模式,開拓未來發展的新境界;政府為此也成立相關的協調機構。
減輕企業經營成本和住戶生活開支
通過投資和發展大幅增加本地可使用土地面積,項目的經濟效益不僅要看現金流和盈利情況,還要看能否提高社會的整體福祉。當前,香港百物騰貴,物價漲得比許多人的工資快。樓價高企,兩家電力和其他公用事業公司加價造成了本地的成本型通脹,對香港經濟持續發展和民生改善極為不利。
既然港府決心開展那兩個項目,眼下也在進行規劃和統籌,或許也應考慮將來如何為那兩個新開發區提供地鐵、電力和電訊網絡等公用事業服務。
在電力供應方面,港府無需直接投資和營運電廠,卻可以建設和擁有那兩片新開發土地的供電網。港府若成立一間電網公司,擁有和營運那兩地的電網。電網連接港燈、中電和內地的南方電網,向電廠購電,電力供應方則競價上網,可減低終端用戶的電費開支,更可避免近年香港電價大幅上漲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那樣的運作固然需要投資和經營,卻都是可行的。香港進入了經濟發展的新階段,需要打破「小政府」的觀念。既然特區政府已花費了那麼多的精力和公帑來發展那兩塊土地,自然也可以做到「三通一平(指通電、水、路和平整土地)」,「五通一平(加通訊和通氣)」,或「七通一平(加通排水和通熱氣)」。本文並非建議港府照搬內地模式,把甚麼事情都「攬上身」,這裡主要指的是電力供應;不要「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通過此舉,可以探索香港未來電力市場發展的路徑;也可有效抑制新開發區的居住和營商成本上漲。那是本地社會和潛在外來投資者的共同期待;而只增加土地供應並不足以孵化新的製造業,香港未來再工業化也需要有較便宜和穩定的電力供應。
自然,港府成立自己的電網公司需要克服某些困難,但那些困難是可以克服的。而筆者估計,香港可能遲早都需要建立一間公營的電網公司,北部都會區項目和交椅洲人工島工程便是適當的切入點。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