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展豪:商廈撻訂空置成因
近期商廈的成交淡靜,7月尾更有撻訂個案的出現。有關物業為灣仔會展廣場辦公大樓,在6月初由中資財團以約3億購買中高層近萬呎單位,最終財團撻訂離場,料損失約一成訂金,涉約3千萬元。除此之外,最近一年裡還有中環安蘭街及銅鑼灣羅素街的商廈撻訂個案。
撻訂是商業決定,原因有很多,最主要與市況有關,在向下行的形勢之中,出現撻訂其實十分合理;第二是整個經濟環境,利息的上升也是考慮;第三便是銀行的取態,當借貸沒有那麼積極,風險亦同時增加。就以今次個案為例,在6月初到7月尾之間,集團可能再次評估購入商廈的投資沒有預期中理想,再加上銀行估價等因素而決定撻訂。
投資商廈的商業決定最終以撻訂收場,最大的敵人始終是市況。而市況不佳,歸根究柢是因為環球經濟在疫後仍未得到改善,疫情停頓幾年後,仍有中美貿易戰、俄烏戰事等不利因素。外國也正面對通貨膨脹、《黑海穀物協議》帶來糧食危機等問題。香港當然也不能倖免,因為經濟未有改善,投資及新公司都會減少,商廈市場便呈疲弱之勢。
商廈的空置率一直徘徊高位不下,其實不獨是香港的問題,全球均一樣。而外國的情況可能比香港更甚,因為自從疫情後,在家工作在外國已經變成主流,寫字樓出現更多空置的單位。雖然香港在家工作較外國沒有那麼普及,但亦有一定的影響。筆者就認識有畫則的設計公司,變成只有一個設計師,當有意念後便分判畫圖的工作,分判的自由設計師在家完成後再交由公司的設計師修改。
不少行業所需的樓面面積已大為縮減,特別是需要自由度的設計工作,在家工作的生產力不比坐在辦公室低,員工有更多自由之外,亦可省卻上班的交通費。而公司也可以省減寫字樓的樓面,硬件的成本得以降低。工作模式已不知不覺產生變化,對商廈市場造成影響。
雖然上述提及市況向下、環球經濟疲弱、新的工作模式等原因令商廈的空置率高企,但筆者認為不用過分悲觀。因為政府已花了不少工夫,實行各種吸引外資的措施,相信空置率可保持或有機會下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