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廚神的擂台
受中國烹飪協會、深圳市行膳餐飲研究院的邀請,筆者最近出席了「名廚面對面」活動,來自大灣區的各路高手,個個身懷絕技,煎、炒、燜、燉、煮,以餐桌為擂台,以色香味俱全的作品展示「十八般武藝」,招來滿堂喝彩。最令圍觀的眾人折服的是點心,「紫荊花開」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不僅是舌尖上的享受,也是視覺盛宴。
當日擺廚神擂台的地點,跨過羅湖橋就到。在羅湖區,每萬人擁有菜館數量超過100家,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至於經營的菜式,真可謂南北匯聚,無問西東,亦是「港飲港食」之城。無怪乎自從今年初全面通關以來,僅羅湖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就逾十萬人次,帶動港人近期北上消費的熱潮。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行膳餐飲研究院院長 黃平)
「廚神的擂台」組織者之一的黃平向筆者介紹,十二位名廚高手之中,有多位來自名店的行政總廚,包括行膳餐飲研究院、深圳香格里拉大酒店、戀慕爾食品管理有限公司、香港嚐悅高級私房菜,等等。
美食評審的評審也很星級,席中有許多熟悉的面孔,例如中山石岐乳鴿傳承人鄭耀榮,美食家及電視節目主持人梁文韜,周星馳《食神》原型、法國廚皇會名譽主席戴龍,央視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穿越海上絲綢之路》拍攝中為粵菜代言的莊臣,潮江春的東主蕭宏濤等。
(電影《食神》的原型戴龍師傅(左)。)
《食神》的原型戴龍師傅在電影《食神》中炮製的是表面平平無奇,其實金雕玉砌的「皇帝炒飯」。電影創作的一道道驚為天人的菜式,多年來仍是現實中飲食界的話題。
的確,盤點香港最具代表性的美食電影,總離不開周星馳在1996年開拍的《食神》。星爺當年找來香港兩大廚神戴龍和已故的陳東師傅為顧問,其中戴龍更因電影一炮而紅,繼而涉獵演藝界,參與拍攝《行運一條龍》、《喜劇之王》,在亞洲電視拍劇集。
不過戴師傅沒有忘記老本行。龍哥早在上世紀60年代已入行,從學徒做起,直至1992年登上金鐘港麗酒店,成為中菜部金悅庭的總廚。由於聲譽鵲起,捧場客星光熠熠,包潘迪生、劉嘉玲,已故的哥哥張國榮,星爺周星馳也是座上客。
當日與龍哥交談,覺得他依然生猛,寶刀未老。他現在上環開食肆,延續「食神」傳奇。筆者曾經與一眾食家前往幫襯,點了原隻龍蝦入饌,一上枱已是霸氣十足,不僅視覺震撼,且鮮氣逼人。另外叫的一款咕嚕肉,聽起來是平平無奇的家常菜,過人之處是該店炮製的醬汁,以濃稠紅潤的山楂汁入饌,少甜濃酸,令人胃口大口,味蕾盛放。
(筆者與坊間尊稱為「肥韜」的廚神韜哥合照。)
筆者與身型巨大、坊間尊稱為「肥韜」的韜哥夫婦,一同驅車往返深圳香港。一路談笑之間,發覺韜哥對元朗非常熟悉。他說眼前車水馬龍的街道,在以前都是農田。西洋菜是元朗的招牌,農夫當年還是點洋油燈下田,燈芯的牌子他還記得。
韜哥來自漁米之鄉的中山市,幼時隨父母遷至澳門及香港,對粵菜從小耳濡目染。父親做鹹魚海鮮生意,在魚欄長大的韜哥對各種魚類如數家珍,為日後在飲食界大展拳腳打下了扎實功底。
由於家境並不富裕,身為長子的韜哥讀到中學畢業就出來「闖蕩江湖」,白天在出入口公司跟班,晚上到灣仔榮華酒樓做學廚。他時常在酒樓借宿,天剛亮就起床開工,肯學肯捱,店舖的「世叔伯」頗為欣賞。
燈紅酒綠、客似雲來的大榮華酒樓,因為政府在新界收地,生意一落千丈,曾經停業4年。1998年,韜哥接手之後,以香港傳統的圍村菜做招徠,竟然突圍而出,在新界打響名堂,2002年獲TVB邀請拍攝飲食節目《日日有食神》,從此以「食神」形象街知巷聞。
(圖片由作者提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