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業強:促請日方懸崖勒馬 全面煞停核污排海

2023-09-08
劉業強
新界鄉議局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AAA

 shutterstock_502833196.jpg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大規模核洩漏事故,當人們還未完全走出十二年前福島核災難帶來的傷痛之際,日本再為全球帶來另一個核安全威脅:在今年8月24日正式啟動核污水排海計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累積逾134萬噸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過程或將持續三十年。

核污水排海在全球尚無先例,存在巨大且未知的安全風險,可以說是潘朵拉魔盒,一打開將對世界造成無窮的禍害。自日方在2021年提出排放核污染水出海計劃以來,便引起其國內及國際社會的深重擔憂和嚴厲譴責;我亦一直關注相關進程,認為日本一意孤行,單方面將核污水排海,完全缺乏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理據,做法極度不負責任和極端自私,並對此表達強烈反對。

在正當性方面,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提出「輻射實踐的正當性」要求,任何輻射應用和實踐必須產生正面的淨效益,收益大於風險。自福島核災發生後,負責核電站運作的東京電力須持續注水冷卻核反應堆內核燃料,從而產生大量高輻射核污染水。日本政府曾多次討論如何處理核污水問題,提出地下掩埋、地層注入、蒸汽排放、氫氣排放和海洋排放五種排污方案;許多權威和專家更提出水泥固化和新建儲罐長期儲存等將環境污染減至最低的建議。

誠然,日方既有能力,亦有空間,建造更多儲水設施來存放核污水,甚至是排入當地湖泊或河流,但日本政府為達到短暫經濟和政治效益,在未有充分考慮所有排污方案的可行性下,無視國內和國際反對,執意選擇排海方案,將核污染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做法完全違反正當性原則,必須予以譴責並制止。

在合法性方面,《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當中第194條規定:「採取一切符合本公約的必要措施,防止、減少和控制任何來源的海洋環境污染」。日本是《公約》的締約國,理應嚴格恪守相關規定,致力維護海洋生態健康。而由太平洋島國論壇發起並簽訂的《拉羅湯加條約》,規定在南太平洋地區設立一個無核武地帶,各締約方承諾不在該地帶安放、試驗任何核爆炸裝置,不傾倒放射性廢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質。

另外,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及特別報告員均對日本核污水排海予以強烈反對和批評,包括人權理事會及聯合國大會分別於2021及2022年通過決議,確立擁有清潔、健康和可持續環境是一項普遍人權。日方公然違反和踐踏各項國際公約和聯合國決議,單方面將核污水排海,沒有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是無法、無德、無義、無理之舉,實在令人憤慨。

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日本福島核災產生的核污水,是用作冷卻核反應堆內的核燃料、直接與燃料芯接觸的高度核污染水,當中包含六十多種放射性元素,例如「氚」和「碳-14」等,更有「鈈」「鍶」和「銫」等「超鈾」放射性物質,絕不能與普通核電廠運行而產生的核廢水同日而語,且處理的難度亦更大。然而,在核污水排放入海後,日方只公布放射性物質「氚」的濃度,甚至辯稱核污水已經過淨化和稀釋,儘管仍存有「氚」,但只產生微弱的輻射,不會直接對海洋或人體健康構成威脅,影響微不足道。

事實上,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附加報告指出,經處理的核污水內含7種可量度的核元素,包括「銫」及「鍶」等,反映日方處理核污水未能百分百隔絕核元素。核元素會隨着水流和地心吸力在海底的泥土中不斷累積,一些深海生物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長遠而言將對整個海洋生態鏈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破壞。

此外,日本當局依賴日方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淨化核污水,並引述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確定ALPS的效能,但在相關報告中並沒有證明ALPS的長期可靠性;故此,在後續長期運行過程中,ALPS的性能可能會隨設備老化而進一步下降。現時,福島核電站內除了有134萬噸待排放的核污染水外,未來還將產生大量核污水,ALPS能否有效而可靠地處理數量巨大、成分複雜的核污水,存在極大疑問。

與此同時,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士和政客批評,中國在福島核污水開始排放後頒令禁止全日本水產品進口,是小題大做,甚至是政治決定;日方甚至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對中國禁運日本水産品的反駁書,要求中國撒回頒令。我對相關批評和日方的小人之舉嗤之以鼻,核污水排海嚴重破壞海洋生態,嚴重危害我國人民健康;國家依法對日本水產品實施進口禁令,切實維護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充分彰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民負責的嚴謹態度,同時體現出堅決反對、抵制日方核污水排海的決心,是合情、合理、合法,也值得國際社會學習和借鏡。

過去,我曾在立法會多次跟進日本核污水問題,促請特區政府加強對香港水質的監測,定期公布數據,讓市民把握第一手資訊,並且關注日本進港食品的安全性,要求當局加強監察。我樂見特區政府在日本啟動核污水排海後,立即禁止日本十個都縣水產食品進口本港,亦加強其他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範圍,檢測所有由日本進口的水產品及加強檢測其相關的加工食品。然而,核污水排海影響範圍極廣,現時市面上有不少日本進口食品無列明原材料產地,亦有些日本食品是經轉運到港,可能會出現漏網之魚,危害市民健康。我促請特區政府時刻跟進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最新情況,加強抽查,同時提升檢測的精密度和廣泛度,嚴防風險產品輸入,對市民安全健康負責。

太平洋是全球的共同財產,而不是日本肆意傾倒核污水的下水道。我呼籲日本當局懸崖勒馬,盡快全面煞停核污水排放計劃,避免為國際海洋環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損害周邊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福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人連疫情也能捱過,水產禁令也一定能夠跨過去。因為禁令的短期影響雖然大,但只要待日子過去,又未有污水對人體影響的個案出現,對日本料理的需求定會回升,排放污水與禁令的影響都會慢慢淡化。所以,筆者認為不會有很多日本餐廳因此退場或結業,對舖市影響也不大。

    盧展豪  2023-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