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一年增加一個百分點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選戰結束,評價紛紜,但是從 六七個激進分子進入立法會可見,香港回歸已經踏入第20個年頭,然而踐行一國兩制還是一條艱難的道路。當下,並沒有穩定局勢立竿見影的藥方,還是要沉下心,做艱苦細緻的工程。例如,下決心一年增加一個百分點的支持民眾!
這是一個可以具體量化的指標。如果真的實現每年建制派陣營增加一個百分點的支持者,那麼四年之後的立法會選舉,就可以增加四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直選層面,建制派與非建制派的選票對比,就可以從現在的百分之四十五對五十五,改變到百分之四十九對百分之五十一。那麼,再過四年呢,也就是八年之後,就增加八個百分點,愛國愛港陣營就會超越反對陣營,那麼,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阻力就會減少,香港的政治形勢就可能有質的改觀。
如果,在回歸之初,就對香港的政治格局和選民的取向有合乎實際的正確判斷,並且做出了一年增加一個百分點的艱苦細緻工程的規劃,那麼到這次選舉,理論上就增加了十九個百分點的選民。如此,什麼選戰打不贏呢?
可是,這次選舉建制派的得票率不升反降了。
2008年立法會選舉,在30個直選議席中,泛民贏了19席,建制派只得11席。泛民在地區直選的總得票率是百分之59.50,建制派得39.75。
建制得票率浮浮沉沉
2012年,直選議席總數增至35席,泛民反而只拿得18席,建制派大增至17席。2012年,泛民得票率降至百分之56.24,建制派增至42.66,比2008年多了近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這四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還不到四個。但是,總是有增加。
2016年,本土和自決派加泛民主派共得票119萬,佔比百分之55。建制派 得票87萬票,佔比40.17%。這樣,就比2012年下降了2個多百分點。
2016年,中間派及其他參選人得票10萬,佔了4.81%。2012年,中間派得票比率是1.10%,也就是說,這次選舉中間派的票增加了,或許這也說明建制派流失了中間選民。
從香港基本法制定可見,原來預計回歸後用十年至十五年時間,香港市民對祖國的認同達致多數,真心實意擁護一國兩制的達致多數,愛國愛港陣營也獲得穩定的多數選民支持,從而達至行政長官普選產生,立法會有更多的議席由直選產生,但事與願違。
「建制」品牌失效
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掌握了雄厚資源的建制派,在選舉組織不少方面輸給非建制派?為什麼在整個選戰中建制陣營鮮見有觸及香港人利益心靈的口號?相反,為什麼不少建制派候選人在選舉論壇中總是對「建制」帽子不太受落,甚至將與國家、中聯辦、特首的關係作為負資產,避之不及?
事實上,跳出選戰看民心,不能不問:回歸近20年香港廣大市民究竟得到了什麼實際的好處,而且主要是貼身的經濟利益。如果20年過去了人工沒有加,住屋不見大,反而新生代買屋「咪旨意」,怎會增加對國家的歸屬感、認同感?因此,痛定思痛,還是要從根本入手。當下,香港的管治者應該再有長期工程的思想準備,做踏實細緻到位的工作。而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實實際際的使香港市民大眾感到回歸以及政府的工作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只有如此,才能一年增加一個百分點的支持者,日積月累,必然使香港政局翻出新的一頁。
(此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