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香港立法會議員的認受性和新移民的關係

2024-01-31
張達明
民主思路研究員
 
AAA

08526bd10f61de596100fff1648d3dac.jpg

香港立法會的工作一直是社會和傳媒的焦點。去年八月,立法會議員曾被傳媒批評出席率低,對政府監察不足,未符合市民期望。批評過後,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議員表現已大大改善,獲得立法會主席予以肯定。主席更大贊同袍「表現積極有為,務實高效」。這足以證明政府監督及社會輿論能夠大大地鞭策議員的工作,讓他們更重視自己的表現。

在近年移民潮的背景下,香港勞動人口顯著減少,單單香港人透過英國BNO簽證移英人數從2021至2023年中已經達15萬人。但香港同時也有大量外來精英透過多個合法途徑入籍香港,「據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表示,2023年1月至11月各項吸納人才措施共收到逾20萬宗申請,超過12萬宗獲批,其中高才通計劃超過4.7萬宗申請獲批」。這批新移民的出現無疑為香港補充失去的勞動力,更給作為代議士的立法會議員一份必考的試卷——測試議員處理社會環境變化的能力。

新移民人帶來的社會環境變化主要如下:
一,新移民多來自國內,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跟本地人截然不同的價值觀;
二,他們會跟本地人才競爭。新移民在當下經濟低迷期,未必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工作。因而,他們會在中下層勞動市場中「騎牛搵馬」;
三,外來優秀人才及其家人來港定居,必定對房屋及孩童教育產生一定需求。

以上的社會變化只是從宏觀角度出發,立法會議員需要深入了解新移民的具體需要和顧慮。這包括關注他們在就業,教育和社會融合等方面的困難和挑戰。議員可以展開廣泛的討論,提出具針對性的政策建議,在立法過程中反映他們的聲音。

此外,議員可以為他們舉辦不同課程,提供粵語學習,跟本地人溝通的工作坊,讓他們充分了解香港獨有的優/劣文化,認同中國香港的核心價值、社會規範及法治精神。

高質人才大批來港定居代表了新的社會改變,政府在政策制定時要照顧他們的需要,更讓從政者必須考慮人才居港七年後所得到的選舉權利。可以預計,未來參加地方選舉的立法會和區議會議員必定視這批選民為兵家必爭之地。

總體而言,新移民大量湧入不單為香港注入新的經濟動力,更提供一個改變香港政治文化的契機。透過回應他們的訴求及幫助他們融入本地,立法會議員的「人氣」及「表現」定必因此提升,立法會的認受性也必會增加。

延伸閱讀
  • 事先張揚的「立法會好聲音」音樂會,基於社會觀感「現時不宜舉行」而宣布取消。這是合適的決定,也證明社會輿論發揮了監督作用,但願部分心有不甘的議員捫心自問,代議士的本職和正業是甚麼?這不是說不可以公開獻藝,甚至藉演唱為公益籌款,但十幾名議員齊齊化身歌手明星,猶如藝員名伶,這稱「跨界」明顯是過了界,失了分寸也有損本份,何其不智!

    沙千山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