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國偉:用強積金協助青年首次置業
青年發展成為近年社會較為關注的議題,當中青年住屋問題更為突出;不過,目前社會對於回應青年住屋問題力度仍不足夠。
公屋相信是不少市民期盼入住以改善居住環境,青年人也不例外。按目前申請公屋的政策,年滿18歲的青年人當符合入息及資產規定,便可申請公屋。然而,單身的青年人只能循「配額及計分制」獲配單位,以年齡及輪候時間積累分數,達到一定的分數便可優先配屋,而每年的最多可供編配單位卻只得2,200個。再者,房委會於2015年更向年滿45歲的非長者單身人士額外加60分,以增加中老年人士獲配公屋的優先機會。即是說,青年人雖然有輪候公屋的資格,但實際上也難望成功「上樓」。
而在置業方面,新一批預售居屋中,房委會向單身申請者預留一定比例的配額,可供購買,做法固然較過去的好,但可選的單位有限,負擔能力又成疑問。在出租及出售公營房屋中,青年住屋的需要都被壓置最後,也難免積累憤懣情緒。
至於私人樓宇的售價及租金持續高企,情況也更甚。目前的房屋政策,對於青年並無大幫助,公營房屋資源短缺誠然是事實,優先向更有需要的社群提供住屋也是理解的。相信要在未來公營房屋供應增加時,才能扭轉傾斜情況,也這不等同於無計可思。
樓宇的首期相信是置業第一步的難關。過去政府亦有推出「買業資助貸款計劃」,向合資格人士提供免息貸款購買樓宇,但計劃於2004年已被終止。而有關計劃亦涉及公帑的使用,也並非全無風險。筆者認為,在籌措物業首期困難的情況下,強積金是另一個可被利用的重要資本。
根據積金局於2014年12月的《積金局通訊》中,在2013年年底,強積金制度內的計劃成員約有390萬人,而當時的強積金資產為5,140億元,計算出每人平均持有的強積金資產約為13.2萬,相信目前數字會較高。這筆資產當然是一個平均數,個人資產有高也有低,但若用來作為協助首次置業,相信或多或少能夠減輕經濟負擔,置業的可能性或者會增加,為青年人提供多一個住屋的選擇。
不過,青年住屋問題也不能只靠鼓勵置業便解決,長遠也需要在出租公屋上多作思考,公平對待。
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圖片: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