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從北京到香港,期待故宮文化博物館

2017-01-30
胡雨
自由撰稿人
 
AAA

GUGONGA.jpg
故宮是北京地標中的地標。(新華社)

香港政府將在西九龍地區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這是2016年末香港的一個熱點新聞。 

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香港政府宣佈與北京合作,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乍聽消息,莫大驚喜,得知屆時將長期展出超過千件的故宮博物院藏品,更是振奮。不僅香港市民,外來遊客都會受益——在南中國,國際都會,欣賞到最高端、最正統中華文化饕餮大餐,觸摸到頂級瑰寶。相信將來,更多國際級別的文化交流、展示活動會陸續到來,為香港的文化資源注入活力。 

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好事,不過,本港媒體上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指責流程不合規矩的;有質疑項目是“文化洗腦”的;甚至還有提到“獻媚”的……讓你不得不“佩服”媒體的豐富聯想。 

據悉,整個項目運作過程的保密級別很高。雙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生米做成熟飯,才正式向社會宣佈。事件的主角——原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因該專案特別操作方式,邀約馬會慈善基金而非政府財政提供35億資金的支援,以及參與下屆特首選舉而倍受關注。 

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回應諮詢時,稱謂此事“合法合情合理,於心無愧。” 

近些年,香港社會紛紛擾擾,大家有目共睹。這個項目的特事特辦,自有考量環境時局的原因。不過,就事論事,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縱觀國內其他地區,誰又能有如此“特遇”呢?實際上,即便在北京時,都少有這種機會呢! 

筆者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數次到過故宮博物院,印象深刻的兩次都與離別有關。第一次是大學畢業時,同學們與北京的集體告別式。華表下結伴同行,金水河畔徜徉。風景如畫,年輕的臉上更多寫就的是意氣風發。第二次是人到中年,行將搬離打拼多年的北京,南下香港,帶家中的小學生去做告別遊。世事變遷,那時的北京經常霧霾天。從武英殿看完主題展走出來,玉帶河橫臥碩大的宮殿前,微波不興,仿若百歲老人,不言不語,只有靜靜的呼吸和深邃的眼。 

何止是離別,第一次到北京的人,幾乎沒有誰是不到故宮博物院的。故宮不僅是北京地標中的地標,文化藝術頂級殿堂,享有與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等齊名的業界聲譽,更是一個飽含深厚寓意的象徵符號,承載了太多人的記憶和寄託。 

身在北京時,大多是陪同親友,走馬觀花地欣賞故宮博物院宏大的建築群。偶爾,在某個不起眼的偏殿,能看到一些無關痛癢的主題展覽。真正重量級、震撼心靈的特展、大展似乎是可遇不可求的。 

2015年,故宮博物院90歲大壽之時,舉辦了《清明上河圖》展覽,每天幾千人排隊幾小時才可進入。那時的我,唯有在南國遙望,卻無機會近觀頂級文化展會的精彩。 

作為一個從北京移居香港的市民,未來在香港有個既能欣賞頂級藝術品,又可體驗不同主題文化,還能寄託鄉思的場所,更是多了些憧憬。 

期待香港的故宮文化博物館早日落成!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日前陪內地來港朋友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看展,在演講廳前被工作人員熱情邀約觀看免費的電影《金門銀光夢》。影片是十年前拍攝的講述第一位華人女導演伍錦霞的歷程,隨着影片的播放,我們完全沉浸在這部紀錄片的情景中。

    薩日朗  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