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選舉不妨為土地掃盲
社會上有人認為香港有足夠土地,包括棕地等,其實難以開發。(大公報資料圖片)
【思考香港短評】面對眾多難題與矛盾,香港為什麼不造地填海?鄰近地區,小如我們一個離島的澳門,近60%土地來自填海,合共1800公頃,等如一個將軍澳。新加坡 20%土地填海而來,合共1.4萬公頃,等如4個沙田。4個沙田可住264萬人,足夠解決很多問題。
回頭看香港,只有6% 土地來自填海,合共7000公頃,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2005年至2013年,香港只填出92公頃土地。
談到香港土地不足問題,通常有三大成見,一是香港土地不足源於每天批准150個持單程證人士來港;二是香港有足夠土地,包括棕地,還有官方閒置的土地、地產商屯積的土地;三是開發土地最終落入不同利益團體,市民無法分享,私樓樓價依然高,公屋輪候時間依然漫長。
事實上,香港人口密度全球罕有,人均居住面積遠低於周圍城市近40%,700萬人口不變,我們也需要多5800公頃土地,即是兩個大埔。更何況,單程證是港人親屬關係,基於人道的團聚理由。二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閒置土地,以為是平地一大塊,而不知是難以開發的零碎土地,更難的是收地程序,等閒以十年計。新加坡用45年填了4個沙田,在香港用同樣時間,也許只收到幾個位處棕地的停車場。市區重建呢?不要說笑,時間以世紀做單位,例如尖沙咀河內道重建,前後近40年。
開發土地惠及整個社會,不增加土地,公屋居屋從何而起?更重要的是香港商業用地早已不足,貴租趕走外資來港,流失職位機會難算。讓香港土地資源一天一天枯竭下去,就是「土地足夠」謬論。特首選舉戰已到高潮時刻,其實各方可以免傷和氣,只要拿出決心、勇氣,敢於提出增加土地的可行計劃,同時掃除坊間的土地謬論,想必有力地爭取民心和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