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立足大灣區香港須自強

2017-03-15
劉瀾昌
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
 
AAA

reclama.jpg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這顯示,在經過多年的醞釀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已經蓄勢待發。 

筆者相信,香港面臨一個被內地拖著走的尷尬局面。就是說,不管香港未來如何發展,大灣區的城市群一定更加融合,更加協同發展。香港已經喪失了過往“前店後廠”的鋪面的位置,更失去珠三角龍頭地位。未來怎麼辦?香港真的需要強烈的危機意識,全方位做出檢討,以“獅子山下”的精神再造新天。 

也許,不少人會想到,再向中央要優惠政策,再叫內地鄰居城市讓利。本來,香港能夠站在道德高地的是,應該是說:我要為大灣區提供更多服務,做出更多貢獻。但是當下,筆者以為,最實際的是,香港要多想如何自強。相信,香港自強,就是對大灣區的最大貢獻。 

我們香港敢不敢說,我們不能被深圳超越!我們不會被深圳超越!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說,深圳的GDP比香港差一些,可能很快超越香港。不可否認, 深圳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奇跡”。從一個邊境小鎮,三十多年便演變成兩千萬人口的大都會,世界級的製造業中心,集裝箱運量已超越香港,現為全球第三大,還是世界公認的創新經濟「硬件的硅谷」。事實上,深圳的本地出口、消費亦已超越香港,只是以美元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還稍落後於香港。2016年深圳經濟增長9%,香港只有1.9%,若不是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其實就超越香港。 

也許,我們香港不以GDP論英雄,但是,香港真的是落後了。過去,新加坡的經濟規模只是香港的一半,現在已經超越了香港。無論是航運還是金融,新加坡都領先香港了。所以,真的要立志追落後。 

事實上,我們香港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有一個新玫瑰園大計,一個比現任政府的2030+更加宏大的計劃。2030+提出「三條發展軸心」概念,包括連接北大嶼山、洪水橋、屯門和元朗南的西部經濟走廊,連接古洞北、落馬洲河套區、蓮塘口岸的東部知識及科技走廊,以及涵蓋六個過境通道的北部經濟帶,同時在交椅洲和喜靈洲將進行大規模填海約700公頃,其規劃不能說不大,但規劃仍指出,即使按這個規模開發,本港將仍欠約1200公頃用地。因此,我們不能不問,為什麼不能增加填海面積,包括在南丫島到鴨脷洲之間。再多填1200公頃又何妨? 

我們又為什麼不可以大膽設想,在填島後修兩條跨海大橋,一條從愉景灣到坪洲、交椅洲再到青洲,到域多利道;另一條則是經喜靈洲,南丫島連接大嶼山和鴨脷洲。再就是,在不大動郊野公園的前提下,修一條大嶼山的環島公路。於是,香港真是一個大香港。 

當下,各路資金湧港,但是我們缺地,不能如同深圳發展那要充分利用外來資金。可惜呀!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林鄭月娥不滿香港經濟增長慢、產業轉型慢,想去新加坡學習。但人口結構是經濟基礎的基礎,沒有人才,或者人口結構失去活力,暮氣沉沉,再好的政策也無執行之人,偏偏這是香港永遠學不來新加坡的地方。

    吳桐山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