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先易後難 林鄭應先透過創科政策建有為形象
林鄭月娥當選特首,當務之急正是建立功績,推行一些利民而容易見效的政策,強化「好打得」形象,以實幹形象建立民意支持。眾多政策範疇各有難度,例如政改政治爭議大﹑房屋問題解決需時長。創新科技政策相比算是容易推行。
香港的創新產業一潭死水,根據中國社科院去年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連續第二年被深圳超越,失去榜首位置,當中主因就是香港缺乏創新科技發展能力。
香港的IT界從業員約有七萬多人,佔整體勞動人口百分之三,比例並不多,但當中卻臥虎藏龍,有許多高手。根據創新科技署網站資料,香港年輕人於多個國際比賽,包括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屢獲殊榮,可見年輕人才輩出,可惜香港環境不利創新產業發展。
IT界欠穩定工作環境 無法吸引人才
筆者不少朋友也是大學時就讀IT相關學科,但畢業後發覺前景受到局限,在本地只能找到與商業金融發展有關的IT工種,例如系統或伺服器維護﹑公司內部程式﹑網站編寫。最要命的是這些職位流動性大,即使大機構與匯豐銀行,一旦業績滑落需要裁員,也是先找IT員工開刀。學生畢業後覺得無法發揮所長,又無法找到穩定的工作環境,於是選擇往海外發展,找一些他們較喜愛的,例如電腦遊戲研發﹑手機程式設計﹑網絡保安等工作。另外也有許多IT人於行業一段時間見苦無出路更出走或轉行,以致行業缺乏具5年以上經驗的人才。
要解決缺乏穩定工作環境的問題,林鄭月娥政府應先帶頭做起,改善政府的資訊科技員工待遇,減少以非公務員合約聘請政府資訊科技人員,採用公務員形式,並列為公務員專業職系。
吸取多方經驗 營造有利環境
目前香港缺乏統一的資訊科技認證制度,應重新開展資訊科技專業認證,提升專業地位,吸引更多人入行。為培育高端的資訊科技人才,更要盡快將編程納入中小學基礎教育,增加 IT 資助課程,建立培訓計劃,配合香港需要大量數據分析、編程、網絡保安等科技專才。
政府 IT 政策亦應仿效美國做法,以本土優先﹑再吸引外資。例如政府採購招標時優先向本港初創企業招標,放棄價低者得制度。亦可提供稅務及土地優惠吸引外國機構及鼓勵研發,但需優先聘請本地員工,如此有助製造就業機會予年輕人,也能吸引外國的IT人才。
目前政府有基金協助初創企業發展,但初創企業需要的支援並非只是金錢,政府應仿效坊間的創投基金,為創業公司提供專業顧問,指導其拓展人脈和市場。
最後,林鄭月娥應仿效曾俊華做法,多留意IT發展,甚至親身使用社交媒體,包括Facebook,以致更「潮」的Instagram﹑Snapchat,以「貼地」了解本地科技趨勢,參考曾俊華政鋼,加強支援創新科技,包括加強創新科技局職能,鼓勵科研成果商品化,建設金融科技樞紐,以為業界人士製造更多就業機會。林鄭月娥應透過社交媒體多聆聽年輕人的意見,為下一代創造良好的創新營商及科技發展環境,也有助林鄭月娥建立有為的特首形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題為《林鄭月娥應先透過創科政策立威》,現題為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