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少:TVB三大困局

2017-05-04
十一少
財經專欄作家
 
AAA

TVB1.jpg

TVB是香港人的電視台,多年來捧紅不少巨星,曾經是香港的夢工場,可惜近十多年來表現不進則退,TVB在新世代眼中變得「不屑一看」,去年收入按年減少5.5% 至42.1億元,而盈利少賺超過六成只有5億元。TVB的死因是甚麼?本欄認為它現時至少面對三大困局:廣告收入萎縮、劇集膠味濃、管理層思維落後。

1) 跑掉了的廣告一去不回,投放廣告猶如射落海。

TVB去年盈利大跌六成,原因是客戶錢就得咁多,為何要把預算投放在一個不夠精準、收視率每況愈下的夕陽公司?根據admanGo 統計,2007 年本港的廣告開支超過576 億元,但到了2014 年及2015 年,廣告開支已降至449億元及460億元。

「陰乾」TVB的,不是有線,也不是viuTV,而是像Facebook和Google這些互聯網巨企。這些公司做到精準投放,除了能夠自定義受眾,針對不同性別、年紀、職業落廣告,甚或用Lead gen採集客戶數據,還可以用系統化的算法,檢討每個廣告的成效和ROI(投資回報率)。根據TVB的2016年全年業績報告,全年扣除佣金後的廣告淨收入按年下跌14.5%,只有26.2億元。而再追朔至過去十年,淨廣告收入十分波動,介乎26.2 億元至40 億元,高低相差達到16億元。

2) 當造星已成往事,遇上節目爛透了人心。

問心,TVB有幾耐無成功捧紅一個藝人,成為衝出國際的明星?一個成功的電視台或娛樂公司,少不免要有代表人物,可惜的是,現時TVB廖化作先鋒,劇集主角竟然全是二、三線演員,不耐看、不想看,劇中對白、情節更加是膠到飛起。周六、周日播放的懷舊乜乜乜,更加令人有一種在懷緬ATV黑暗時期的感覺。

香港人要求唔低,時間又寶貴,與其花時間在嘈吵不堪的TVB電視劇,不如自己上網找更好看的美劇、韓劇、日劇、大陸劇,因為TVB作品誠意欠奉,價值觀扭曲,無論題材是講醫生、律師、公關,從業者從來沒有共鳴,反而TVB往往被斥離地和脫節。物必腐而後蟲生,其實TVB的劇集已陷入Murphy's Law,凡可出錯的均會出錯,卡士再強,收視也一去不復返。過去十年期間,TVB每年花於節目、影片版權、電影及盤存成本介乎11.6 億元至15.4億元。

3)久安於一台獨大,管理層跟不上社會步伐。

近年TVB越來越霸道,不但容不下別的網站參考其「mytvsuper」平台來「食字」命名(怕且管理層也忘了自己出品多少個食字命名的節目),還試過不容許旗下藝人以廣東話接受其他電視台訪問等等。

娛樂行業講求合作共贏,就像Marvel的也會跟DC Comics玩crossover,惟TVB自恃擁有慣性收視,拒絕擁抱變化,結果就不斷翻炒舊橋,出產一系列「懷舊」節目,有時候周末晚上黃金時段打開電視機,那些金曲節目、那些飲食節目、那些綜藝娛樂節目,還以為是在看已經入土為安的亞洲電視。

TVB多年來習慣了一台獨大,不進則退,另一方面整個亞洲電視台都在進步,內地也很厲害,最差就是香港。標榜「香港製造」的TVB在香港以外的地區愈來愈不吃香。

而Netflix、HBO、樂視、愛奇藝等公司,已結合大數據顛覆傳統影視製作的流程,在中國及美國遍地開花。這些公司會整合市場的看法選角、修改劇情,又會在各個環節互動起來,透過好的IP知識產權,齊一線導演、編劇和演員,自然就會有更大的資金進來,試問香港邊個識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因此大台此刻宣布進軍直播帶貨,雖然可能已錯過最黃金的增長期,但開拓市場總好過望住收視不止的下跌,而且旗下藝人在內地的名氣,多少可以為內地消費者帶來新鮮感。

    丘寧  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