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港生看回歸:歷史和未來的連接點在於「和」

2017-06-27
 
AAA

BJ.jpg

香港是一個融和的社會,糅合了多元的文化和價值觀,使得這個美麗的城市成為一顆璀璨的東方之珠。而這顆明珠和一衣帶水的祖國由於歷史緣故,兩地的文化、政治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在前往北京修讀大學學士課程的三年內,我對此深有體會。因為有了差異,所以產生陌生。這種未知的陌生使我的不少同齡人對內地有誤解和認知上的偏差,對內地有持偏見。

受益於香港回歸後一系列加強兩地融合的政策,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有機會到內地求學和生活。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年輕人,從小我就被教育為一個秉持客觀態度看事物的人。我在北京師範大學進學的日子,看到了身邊的同學不單積極向上,更有強烈的集體凝聚力和榮譽感。

大一時,我參加了學校舉辦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紀念合唱比賽」,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唱「紅歌」,我和同學在學生活動中心的舞台上慷慨高歌,摘下了一等獎第一名的殊榮。這次實至名歸的奪魁,使我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更體會到「和」的珍貴。合唱是聲部和聲部之間的融和,每個和聲的碰撞都是精準而唯美的藝術。帶領我們訓練的老師曾說:「最好的合唱,不是最響亮的,而是最集中的、最和諧的。」

其實,我們處世為人的態度也應如此。香港回歸轉眼已二十年,相信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香港和內地的陌生感和差異逐漸變小。作為一位在多元文化社會中長大年輕人,應多親身觀察、親自體會兩地,以開闊的視野、包容的文化觀接納所見所聞,分享所感所想,才能達至「和而不同」的境界,成為兩地交互的堅實橋樑。

 

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讀書的港生

Wellington Yu

 

延伸閱讀
  • 新政府看來意念多多,有意解決香港的許多積弊問題,就以近年討論得熱烘烘的房屋問題為例,上屆政府有意透過棕地發展、郊野公園地區附近建屋等多管齊下,紓解緊急的房屋問題。到林鄭月娥希望推出與市場價格脫勾的資助房屋,但實際推行仍有不少問題要解決。

    黃洛絲  2017-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