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昊:中美關係需要「迎難而上」
近日,中美首輪外交安全對話在華盛頓閉幕。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國防部長馬蒂斯都公開表示,此次對話富有成果。今年4月中美兩國元首舉行海湖莊園會晤,雙方同意建立新型的政策溝通與協調機制,外交安全對話是其中之一。下個月,中美還將舉行「全面經濟對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將在德國漢堡G20峰會期間再度舉行會晤。這些互動有助於使國際社會增強對中美關係的穩定發展的信心。
中美關係上半年穩健發展 打下良好基礎
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在處理對華關係上日益謹慎,並釋放出若干的積極信號。正如國務卿蒂勒森所強調的,過去40多年美中關係發展取得巨大成就,雙方需要對下一個40年的兩國關係進行積極塑造。美方提出要施行「建設性的、以結果為導向的」對華政策,這得到了中國方面的響應。無論是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的「百日計劃」,還是雙方針對北韓核和導彈問題的密切政策協調,都體現出中美希望建設性管控分歧,並進一步培育「合作的習慣」。
此次外交安全對話期間,雙方再次表明了推動中美關係良性發展的戰略意圖,同意共同促進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並決定就改善兩國互動的基本原則進行討論。這並非外交辭令,或意味著雙方將就應對南海爭端和海上安全等問題嘗試新的策略。此外,中美重申致力於以全面、可核查、不可逆的方式實現北韓無核化的目標。
在兩軍關係方面,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長將加強與美軍參聯會的溝通,這將有效減少彼此誤判和軍事衝突的風險。在外空、網絡空間等戰略安全領域,中美將探討新的建立信任措施。雙方還將就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反恐怖融資、加強非洲第三國維和能力建設等開展合作。中美兩軍關係預計在未來數年還會出現新的「亮點」。
下半年現隱憂 需謹慎處理
由此可見,過去幾個月來,中美關係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導之下開始呈現不少積極進展。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兩國關係也存在一些隱憂。首先,美國對華經貿政策可能會出現新的負面變化。比如,共和黨參議員科寧、共和黨眾議員皮藤杰等正在起草,旨在強化對中國在美投資審查的法案。由財政部主管的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可能會設立專門機構負責處理涉及中國企業的交易計劃。此舉將向中國釋放非常不好的信號,使本來應當成為中美關係新支柱的投資關係受到損害。此外,美國商業界對中美「百日計劃」仍抱有不滿,認為還遠沒有達到「互惠」目標。
其次,美國方面在北韓問題上對中國的耐心或許正在下降。特朗普近期在推特上發文,對中國對北韓並未施加足夠大壓力暗示不滿。隨著被北韓釋放的美國大學生瓦姆比爾死亡,美國國內要求狠狠「教訓」平壤的聲音在上升。特朗普曾表示,如果中國在北韓問題上合作,就會在經貿方面降低對華壓力。這種「議題掛鉤」策略的風險性值得充分警惕。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索恩伯里等人要求美國政府強化與台灣的軍事關係。美國打台灣牌,將不可避免地阻礙中美在北韓問題上合作。加之韓國新政府醞釀調整對朝政策,中美在應對北韓核和導彈問題上的政策協調或許會更為複雜。
國際形勢帶來新危機
第三,南海地區目前雖然相對平靜,但不排除在下半年可能出現新危機。5月底,特朗普政府上台後美軍首次在南海地區展開針對中國的「航行自由行動」,而且不再是簡單的「無害通過」,而是在美濟礁12海裡內進行所謂「人員救援訓練」。越南總理阮春福近期也訪問美國,南海問題成為其與特朗普討論的主要議題。特朗普已將其親信、國家安全委員會副助理麥克法蘭派往新加坡出任大使,這被認為是美國希望強化東南亞政策的信號。特朗普將在11月訪問越南、菲律賓等國,如果美國想要透過在南海問題上制造麻煩,來為特朗普的亞洲之行「造勢」,這將成為中美關係的新危機。
總之,特朗普上任以來,中美關係的「好消息」多於「壞消息」,這也讓國際社會鬆了一口氣。中國方面應對「特朗普衝擊」的策略還是非常成功的:確立有效溝通管道、審慎應對「挑釁」、主動塑造「合作議程」。下半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舉行,穩定和積極的中美關係是中國領導人所希望看到的。特朗普政府也已經認識到,「讓美國重新偉大」的道路需要途經北京。在一個充滿動蕩、暴力和不確定性的世界,中美需要相向而行,為兩國民眾和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戰略保證」。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載於「中美聚焦」http://cn.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20170704/1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