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萍: 卡塔爾「斷交危機」 美國難置身事外

2017-07-06
賀文萍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AAA

MIDDLE EAST.jpg

自6月初以來,阿聯酋、埃及、巴林等國集體與卡塔爾斷交,所引發的中東地區外交危機迄今仍沒有落幕的跡象。最新的消息是沙特等上述4國,向卡塔爾提出了包括要求卡塔爾降格與伊朗的外交關係,以及關閉半島電視台等「13項復交條件」。卡塔爾外交部也已發表聲明,對這些有損卡塔爾主權和尊嚴的「要求」表示遺憾和震驚,並表示除非解除對卡塔爾的封鎖,否則卡方不會與斷交國家進行談判。

雖然這場外交危機尚無任何緩解的跡象,但美國方面的表態卻突然似乎有點「事不關己」的味道。白宮6月23日表示,這場日益加重的危機主要是阿拉伯國家間內部的「家庭矛盾」,雖然美國願意幫助有關各方展開談判,但中東地區領導人應該「為自己找出解決辦法」。然而事實是,這場危機和特朗普早前出訪沙特有關,甚至可以說是美國挑起的,但現在美國突然想置身事外,這是非常不明智,而且十分危險,不僅無助於這場外交危機的解決,而且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以及反恐大局。

美國為爭端源頭 不能輕易撇清

首先,危機的起源和美國脫不了關係。此次沙特等國與卡塔爾斷交,雖然直接原因是指控卡塔爾發表支持伊朗的言論以及對穆兄會和哈馬斯的支持,但背後的推手則大部分來自美國的支持甚至授意。特朗普5月訪問沙特時,不僅與沙特簽署了價值1100多億美元的巨額軍購協議(與前任奧巴馬政府8年間完成的軍購合同持平),而且通過參與由沙特一手安排的美沙首腦峰會、美國-海合會峰會、美國-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峰會等三場峰會,確立了沙特的地區盟國「軸心」地位,給了沙特一展地區雄心的底氣。

另外,訪問沙特期間,特朗普沒忘記批評伊朗和卡塔爾。斷交事件發生後,特朗普馬上站在沙特一邊,指責卡塔爾長期資助恐怖主義,稱沙特等國針對卡塔爾的行動「冷酷但有必要」。特朗普甚至自己也承認,他對這次斷交事件知情而且應許,並且在推特上發文「邀功」,稱「(斷交)已經見效,真好。他們說會對資助極端主義的行為採取強硬態度,而所有線索都指向卡塔爾。或許這將是結束恐怖主義的開端」。

若放任爭拗 美國將得不償失

其次,這場危機並不是「茶杯裡的風波」,美國若放任危機發展,有可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以及反恐大局。斷交事件發生後,風波的影響的範圍很快就不再局限於阿拉伯國家。卡塔爾外長不僅遠赴俄羅斯和德國等地求援,而且伊朗和土耳其也迅速作出反應,分別從交通、經濟以及軍事等方面聲援卡塔爾。伊朗不僅為卡塔爾航班開放領空,並且從空中和海路運送食品和蔬菜瓜果給卡塔爾,以助卡塔爾緩解因海陸空遭受沙特等國封鎖所造成的困難。土耳其議會則迅速高調通過了法案,允許向卡塔爾派出高達3000人的兵力並與卡軍展開聯合軍演。在中東地區因斷交事件重新洗牌站隊的時刻,美國和沙特的做法無異於將卡塔爾推向伊朗、土耳其甚至俄羅斯的懷抱,這對於加強海合會的團結以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反恐努力都將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美國不應置身事外 應致力解決問題

最後,美國不能置身事外,必須積極參與到斷交危機的調停過程中。中國有句諺語說得好,「解鈴還須繫鈴人」。美國作為這場危機的幕後推手以及最重要的域外力量,不能僅僅滿足於從沙特和卡塔爾兩邊簽署巨額軍購合同,享受商人買賣成功的「快感」,而是應該從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和團結出發,積極做好沙特和卡塔爾的雙邊調停工作。美國可以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由沙特方面先解除對卡塔爾的食品封鎖,繼而換取卡塔爾在「13項條件」中某些方面的妥協和讓步。當然,過於苛刻的「13項條件」有霸道之嫌,強人之難,如何彌合雙方在和談條件上的巨大鴻溝,使雙方都有臉面地找到合適的台階下,正是美國需要努力的方向,而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地區國家自己身上。

6月斷交風波甫一開始,中國外交部就明確表示,中方希望有關國家能夠通過對話和協商妥善地解決分歧、維護團結,共同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沙特、伊朗和卡塔爾均是中國的友好國家。2016年1月,在沙特與伊朗外交對峙升級並斷交的情況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仍如約訪問兩國,並與兩國達成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共識。因此,中方真誠希望斷交危機能夠盡快和平解決,相關國家均回到團結和發展的軌道上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載於「中美聚焦」http://cn.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20170704/17893.htm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