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壹周刊賣盤 一個追點擊年代的終結

2017-07-27
Harry
香港媒體人
 
AAA

magaa.jpg

壹周刊賣盤,有評論認為象徵傳統收費媒體時代完結?或許有點以偏蓋全,只希望能夠讓各大媒體管理層醒覺,盲目追求點擊的年代應該結束。 

近年不同類型的、品牌的傳媒都以搞網為重中之重的要務。從一開始把網站視為載體,到適應社交媒體的內容導向。傳統傳媒不惜一切投放資源發展網絡,追點擊,博分享,完全忘卻本業的優勢與定位。 

壹周刊正是一個好好的示範,正如壹週刊副社長兼總編輯黃麗裳所指,雜誌過去「投資好多令hit rate好啲」正是「不務正業」,「係咪追hit rate(網上點擊率)就可以有生意?」而實證推動數碼化未必適合傳統雜誌轉型。 

雜誌應著重深度報道 非即時趣聞

一本周刊的定位在於獨家,材料夠爆,角度夠獨特,能揭發社會陰暗面,或者帶給讀者即時新聞和報章沒有的養份和內容。記者可以長時間發掘題材,深度探索。要讀者打開一個周刊的APP,就有「周刊原素」的期待。可惜壹周刊APP背道而馳,APP追求即時爆炸性新聞,依賴網絡趣聞,再配以部份「碎濕濕」的配套專題供讀者免費閱讀,可謂完全丟失了周刊應有的原素及格調,APP不見得較實體周刊更具吸引力,亦難以有持久製造話題的能力,令讀者願意長期訂讀。參考一下外國雜誌如經濟學人,紐約客,時代周刊,推動數碼化,卻不會失去原有的格調。 

而且當社會充斥各種網媒、討論區、趣聞網站。不同的競爭對手都在搜刮那些網絡趣聞,餅就是原本的大,正所謂「多你一個唔多」,單憑壹周刊的品牌不見得於在網上有任何優勢。而且壹周刊與蘋果日報無論APP及網站的內容都高度重複,發揮不到協同效應之餘亦互相爭客,導致誰也救不了誰。壹傳媒在上月中公布全年業績,截至今年三月底止,虧損高達三億九千三百萬,較對上年度的三億二千五百萬元虧損進一度擴大。

壹週與蘋果網站內容高度重複 

APP不見得出色,資源被網絡製作攤薄,變相成了壹周刊實體版被拉後腿的致命傷。以正在虧損的公司來計,人力資源不會增加。記者原本思考新聞題材的時間,轉移為思考如何使新聞增添趣味,文章寫法、角度如何適應網絡文化。出外採訪,甚至連「狗仔隊」的資源、時間都被攤薄,試問長時間耍一套「七傷拳」豈能不悲劇收場。 

實體雜誌是否無市場?走免付費內容之路是否就是錯?事實上難以一概而論。現代社會,雜誌已是時尚、休閒的讀物。就像在咖啡廳手揭一本雜誌,與你拿著手提電話「掃APP」是截然不同的生活品味。收費雜誌未來要走向高端、具爆炸性、小眾或具生活態度的風格才可站得住腳。反而報章,趣味性資訊網站就會走向大眾化,免付費方式的生存模式。各大傳媒管理層在辦網前,請思考清楚各類型媒體的優缺點,勿盲目以為「點擊便是王」,最後犧牲的終究是員工利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