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記者too simple,社會怎能不naive
近日,港鐵公司首次安排傳媒試搭高鐵「動感號」,列車在石崗車廠和西九龍站間開了一個來回,市民也通過各家傳媒提前了解了高鐵車廂和西九龍站內部的環境。
作為一個交通迷,筆者瀏覽了幾乎所有在場媒體的報道,而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傳媒探訪活動,記者只要把現場的情況準確的呈現給公眾即可。但看起來這樣簡單的工作對於某些記者來講很難。
報道錯漏百出
舉個例子,香港某著名網絡傳媒的記者在報道中寫到只有一等座才有插座,二等座無處插電,充電必須自帶「尿袋」(充電寶)。
這讓我很震驚,高鐵如果這樣區分一等二等座,乘客的觀感該有多差?為此我聯絡了在現場採訪的行家朋友,她很確定的告訴我:每個座位,不論一等座還是二等座,都有插座。
該傳媒自稱倡議型媒體,可能讓大家自帶「尿袋」只是他們的一個倡議吧。
類似的錯誤層出不窮。本地某著名電台在報道中提到車上WiFi不能用,多次嘗試連接都未成功。但前線行家告訴我,港鐵在登車時就已介紹,本次行車只是供媒體感受高鐵乘坐體驗,車上配套服務並非百分之百按正式行車時的設置,其中明確提到WiFi沒有開啟。只是該電台的記者不知道罷了。
試坐速度不能作準
另一本地著名電台也不遑多讓,他們在報道中抓住這次試坐比原定的行車時間14分鐘多了3分鐘來做文章。看官方數據,14分鐘應該是按照西九龍站到福田站的行車時間計算的,但很明顯,從石崗車廠檢修軌道慢速推入正常軌道的列車,與一路在正常軌道行駛中的列車相比,速度不可能相同。港鐵公關人員也在車上講了,本次試坐不會全速行駛,只會中途提速到200公里供傳媒體驗。所以以這次試坐的時長來判斷高鐵的運行速度是否太牽強?如果要寫這一點,為何不寫明背景?
按照同樣邏輯,當時車上廣播也只是試用,播放了一些類似「下一站,福田。請各位乘客……」的內容。我是不是可以寫:「車上廣播信號混亂,目的地信息發佈錯誤」?
當然,港鐵的公關可能準備不足,未提前為傳媒準備文字資料,也沒有組織記者統一預告當天情況。當然,港鐵高層早前對傳媒不友善,使各家記者積怨已久。但這些不是新聞報道失實的理由。
傳媒水平決定民眾認知水平
沒錯,都是小偏差,但是正是這些小偏差不斷積累會引起社會對某些事情的偏見。試想一個對高鐵有興趣的普通市民看到這幾篇報道後會有什麼反應,高鐵沒有插座,充電會不會很不方便?高鐵沒有WiFi,我在路上是不是不能上網?二十幾公里就慢3分鐘,那到廣州是不是就要慢30分鐘?一句話,用這麼多錢起的高鐵,就是一個廢物?這顯然不是事實。
網絡上有人引用當年國家主席江澤民對香港記者的評價,「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來表達近年對香港媒體的失望。雖然是調侃,但卻也不無道理。一定程度上,傳媒的水平決定民眾的認知水平,如果傳媒too simple,社會也很難不naive。一個幼稚的社會註定一事無成。
當然港媒起底、追問的精神絕對值得稱讚,幫助社會守住了底線。只是現在是時候再次強調新聞的真實性了,這本是傳媒行業最基礎的要求。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