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科:《鏗鏘集》要的是真相還是炒作?

2018-06-04
韓成科
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READ1.jpg

日前播出的港台《鏗鏘集》,以「三中商」為題指中聯辦控制三聯、中華、商務三大書店,操控香港文化出版界云云。《鏗鏘集》做什麼題材報道是他們的編輯自由,但這輯對準「三中商」的節目卻明顯存在幾個問題:一是有關報道是舊聞,多間媒體已經報道過,為什麼《鏗鏘集》要在這個時間重新翻炒?二是「三中商」屬於國有企業,並非什麼大新聞,香港也有不少國有企業,《鏗鏘集》要做專題可以做足一年,請問當中的新聞價值何在?三是負責該報道的作者直指,翻炒有關題材是因為當年報道時社會沒有迴響,這樣他究竟是為了尋求真相,還是為了重新炒作事件,這些都是外界關注的地方。

有關「三中商」的所謂調查其實全是舊聞,《壹週刊》2015 年已經報道指中聯辦「迂迴持有」聯合出版集團,而集團旗下的三聯、中華和商務書店,幾乎壟斷本港市場,引伸出「西環治港」的指控。當時也有一些傳媒跟進報道,但當時社會並未有太多迴響,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香港一直以來都有大量國有企業,涉及不同行業,這是客觀的存在,當中包括有出版集團並不出奇,不少市民覺得有關報道是小題大做,並沒有多大迴響。

二是「三中商」在香港社會經營多年,其背景、運作早已為港人熟悉,港人怎可能不知其「中資」背景?而且,多年來「三中商」都是根據市場經營,並沒有所謂「政治篩選」的問題,民主黨的鄺俊宇可以出書,「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更不知出版過多少本著作。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只要合法合規誰都可以經營,再加上市面上還有誠品、大眾以及眾多書店,何來「壟斷」之說?因此,當時《壹週刊》炒作所謂中聯辦「控制」的問題,並沒有引起更大迴響,原因是不少市民認為這不過只是「茶杯裡的風波」。

根據新聞的時效性、新聞性以至市民的知情權,所謂「三中商」的調查根本沒有多大價值,但何以《鏗鏘集》要選擇在這個時候翻炒舊故呢?操刀該調查的記者在節目中直指,原因是2015年《壹週刊》的報道沒有多大迴響:「當時諗到覺得好大件事,而覺得個社會會關注,但係結果係好似……真係冇乜迴響。」所以他堅持要再做一次。

報道新聞還是製造新聞?

這樣便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他進行調查的目的,不是為了尋求真相,不是為了滿足市民的知情權,因為外界早已知悉,也不是為了什麼新聞性,而是他認為外界應該要關注這宗新聞,但過去卻未有足夠迴響,所以他們要利用大氣電波重新再做一遍,目的不是要查出新的真相,而是要炒熱議題,讓社會關注有關新聞或曰舊聞,這就是翻炒舊故的真正原因。

這樣外界不禁要問?記者究竟是為了報道新聞,還是為了製造新聞?甚至可以利用傳媒平台向市民灌輸一些他認為重要的新聞或信息,一次不夠就做兩次,無迴響就做到有,這難道就是記者的職責?

沒有人質疑有關報道的真確性,這些事實外界都已知悉,坊間對這一集《鏗鏘集》有不少非議,原因不在其內容,而在其動機,其作者明言是為了炒作新聞,製造迴響,繼而將主旨引導至所謂「西環治港」,如此帶有目的調查、如此有明顯既定立場的調查方向,是否有違公營傳媒的客觀、持平及公正原則,難免令人有不少質疑。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