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宜:毛記模式 為本地媒體業開拓新出路
(毛記電視宣傳片截圖)
社交媒體近日討論最多的財經新聞,不是李嘉誠賣走和記電訊業務,也不是匯豐業績有多好,更加不是恆指爆上27,000點,而是《100毛》與「毛記電視」的母公司毛記葵涌,正式提交上市申請文件。年輕人突然每個人都變了財演和分析師,見到相關的財務報表,大家發現毛記葵涌不但業績亮麗,三年均有淨增長、淨回報。初步翻看公司的財務資料,更見公司已經符合主版上市所需的財務要求,確實三個創辦人很大機會明年成為億萬富翁。
有人歡喜有人愁,傳統媒體繼續面對媒體寒冬。壹傳媒以五億作價,賣走手上的台港壹週刊,以及大部分雜誌品牌予黃浩。現時本地媒體行業形勢嚴峻,不論立場,各媒體面對成本高漲、讀者閱讀習慣改變、廣告和售賣收入下跌的各種難題。傳統媒體數碼化已經成當今的傳統媒體的少數出路,然而數碼化並不等同將一切紙本、實體的內容,以網上格式再刊出。傳統媒體數碼化,應該著重如何將新聞材料,與電子平台、互聯網技術合一,利用網上平台吸納更大的客戶群。
毛記葵涌嚴格來說,絕非大家認知的傳媒業,更像是媒體平台及製作公司。要求傳統媒體學毛記本身的經營方針和風格,他們學不來,也學不了。但毛記所代表的數碼化模式,其實相當值得學習。毛記不論是傳統紙本刊物,還是網上平台,都可以互相結合,作出不同的分工定位,再加上其他業務的扶持,才可以令毛記內部不同的刊物、平台和廣告製作互相協調出最近的化學作用。
現時傳統媒體要突圍而出,除了在新聞材料上的發揮和獨特的媒體定位外,更需要一個清晰的經營方針。香港的市場只有七百多萬人,但放至其他華人地區,市場就以數十倍計。本地媒體區域化,以至國際化,服務全球華人,就可以將整個客戶群大幅擴大。十多年前,壹傳媒將市場放至台灣三千多萬人口,其實已經顯示到香港媒體確實可以走出去。現時明報、星島、蘋果,都有美加版的發行,可見大家都已經紮根海外華人社區,而明報母公司更在馬來西亞發行報章。進軍全球華人市場,善用各項數碼化和互聯網技術,可能會為香港媒體業帶來更佳的前景。
前輩教落,做生意不是做專,就要做深,才能將生意永續下去,獲得更大的回報。同樣地,本地媒體也需要思考前路怎行,否則永遠都擺脫不了寒冬。筆者認為,在一眾新晉的網媒中,CapTV做得頗不錯,經濟日報旗下幾個平台也做得有聲有色,未來如何各大傳媒大亨如何與新人合縱連橫,整合資源,相信會為本地傳媒帶來新景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