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霾澈:醫療服務同樣需要劃分階梯

2017-08-08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STAIR1.jpg
各間公立醫院可設不同程度的補貼。(大公報資料圖片)

近年,媒體上批評公營醫療機構的聲音不絕於耳,令人誤以為本港的公營醫療服務似乎十分不堪,在牆倒眾人推之下,批評公營醫療機構簡直成了一件政治正確的事。筆者的太太近日在公立醫院誕下女兒,開始也有過一點擔心,但是在親身體驗之後,發現媒體似乎有誇張失實、報憂不報喜之嫌。總體而言,筆者對是次的服務非常滿意,對本港公營醫療也萌生了一些新的想法。其中最大的疑問就是,為何本港市民的收入千差萬別,但醫療市場基本上只簡單二元劃分為公營和私營。就住房政策,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構建更完善的置業階梯,筆者認為醫療服務同樣可以如此。 

醫療福利未設收入限制並不合理 

筆者的太太是順產,總共收費不過320元,純屬象徵性質,以醫院所提供的服務質素而言,再貴十倍也十分超值,即使貴上百倍,估計仍未收回成本價。而在私家醫院,即便是順產,收費也動輒十萬八萬起。生育如此,其他的醫療服務情況也類似,公私營醫療機構的服務質素雖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公立醫院價格的巨大優勢足以彌補這種差距。其結果必然是公立醫院被逼爆,醫生護士不堪負重紛紛出走,繼而服務質素受影響。其實,相信不少人是不會介意多付一些費用,以換取更佳的醫療服務。但現在市場上並沒有這樣的服務,如果不願忍受大排長龍就只能大出血了。 

公營醫療機構近乎免費的服務,背後是政府龐大的財政補貼,但長此以往,政府財政負擔恐將難以為繼,最終還是大眾一起承擔後果。事實上,香港政府提供的房屋、綜援等各項福利,都會根據市民的收入決定其是否可以享受、能夠享受多少,唯獨醫療福利完全沒有收入限制,無疑十分不合理。最終,只能靠市場力量而非行政力量決定誰能享受醫療福利:通過公立醫院幾乎見不到頭的漫長等待,將無法忍受的人趕去私家醫院,但這種方法既不科學也不負責。因為即便對中產而言,私家醫院的收費也是十分昂貴的,而公立醫院的人卻不會減少多少,市民的抱怨在所難免。 

劃分不同補貼額度可分流病人 

林鄭的房屋政策致力構建一個較為完善的置業階梯,將現有的「公屋、居屋、私樓」三層增至五層,即在居屋之下增加「綠置居」,在居屋之上構建「港人首置上車盤」,政府通過針對不同財力人士的需要提供不同程度的補貼,讓港人能夠循序漸進地解決安居問題。醫療服務為何不能同樣設置幾個階梯,比如將公立醫院劃分為百分百補貼、補貼四分之三、補貼一半、補貼四分之一幾類,百分百補貼的醫院只提供基本而必要的服務,補貼越少的醫院提供越多的額外服務。這樣便可通過更合理地分流病患從而降低公立醫院的擁擠程度,還可減少財政支出達致可持續發展。 

本港首間非牟利性質的私營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去年底正式動土。醫院的服務公私兼顧,雖然是私院,但不以盈利為目的。醫院會採用創新的醫療服務模式,既為中產提供可負擔的私營醫療服務,又接受醫管局轉介的公立醫院個案,紓緩公營醫療服務的壓力。據介紹,醫院的服務範圍、收費水平、服務標準,以及醫院認證及提交報告的責任,都會反映在政府與醫院管理方的合約之中,有利提高收費透明度,革除目前私家醫院的流弊。這與筆者的構思有異曲同工之妙,政府理應大力支持,鼓勵更多類似的嘗試,為本港探索出一條構建醫療服務階梯的可行之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胖固然會引致長期病患或膝關節毛病,基本上減肥是正確的,但若處理不得其法,反會不能吸取恰當營養。因此,現時鼓吹醫療專業諮詢的「基層化」,讓醫護人員走進人群,比如在社區或者居所設有名為「護士診所」的健康諮詢服務,由護士、蘖劑師和營養師,為長者提供良好的社區教育工作,貫切「防犯勝於治療」,這才是真正減少醫療融資重擔的方法。

    岑家雄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