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添生:虛妄的香港福地論 越安全越危險

2017-08-28
林添生
公共政策及事務顧問
 
AAA

wind1.jpg
颱風襲港期間不少市民到岸邊觀浪拍照。(新華社)

常言道,香港是一塊福地。沒有火山和地震,香港的天災只不過是幾場豪雨及颱風,及其帶來的水浸和山泥傾瀉。林添生認為,這種論調只建立在虛妄的基礎和觀感上。 

感覺安全 危險就離我們近了  

我們大多數在天鴿和帕卡襲港時安坐家中,甚至可能相約三五知己看電影、麻雀耍樂,輕視了在風暴期間留在戶外的危險。長期處於安全狀態,加上以往有風力不強的八號風球,令市民產生「警號疲勞」,錯誤以為所有八號風球「無料到」,與額外假期無異,不知不覺地被灌輸了虛假的安全感。近年,越來越多人只關心工作日日間的八號風球,或抱怨天文台太早/太晚發出訊號而影響其工作或生活安排,其實是忽略了訊號本來用以警示市民做好防風措施的用意。試問你這幾天有否留意天文台風暴消息後的防風措施建議? 

雙颱風襲港澳,最初傳來的畫面是:香港某豪宅因有吊船未被穩固而擊碎某單位玻璃、地盤天秤瘋狂旋轉,都令香港人驚嘆不已。接着澳門被風暴蹂躪,公共及緊急服務癱瘓,地庫停車場被風暴潮帶來的海水倒灌淹沒,性命因救援延遲而白白犧牲,全城陷入缺乏資源及衛生危機。看着這些畫面,我們不禁要問,平日安全舒適的城市生活是否不堪一擊?各種危險和威脅又是否如我們想像中般遙遠? 

感覺安全 因為風暴都擦身而過 

港澳地區市民已經有一段時間未感受過如此嚴重的風暴。回顧過往十年,共發出了21次八號風球,然而在本港西南面(普遍令香港吹起最當風的東南風)近距離吹襲的強颱風或超強颱風,除了強颱風天鴿外,就只有2008年的強颱風黑格比、2012年的強颱風韋森特和2013年的超強颱風尤特。其中,黑格比及尤特距離香港最近分別約180和240公里,未算非常接近香港;韋森特和天鴿則進入香港100公里範圍內正面吹襲,為香港帶來兩個十號颶風訊號。  

即使是今次天鴿襲港澳,其實香港所受風力比澳門的要少。天鴿最接近香港天文台時在其西南約60公里,最接近澳門氣象局時則在其西南偏西約20公里。天鴿在掠過澳門以南登陸珠海時,其中心附近風力達致其頂峰,同時澳門受風暴東面眼壁影響,吹東南颶風;澳門港內三條大橋及外港碼頭在風暴期間所錄得的最高一分鐘平均風速,介乎每小時120至163公里,陣風更超過200公里,而香港只有南部地區持續受颶風影響,長洲錄得最高風速為每小時132公里。加上風暴潮,澳門所受到天鴿最內圍惡劣天氣的影響肯定比香港所受的嚴重。 

感覺安全 因為背後的工程支援 

與鄰近城市相比,我們對自然災害的防範及預備工作可能做得較好。上環文咸東街附近一帶低窪地區,過往暴雨時嚴重水浸,海味舖等商戶損失慘重,怨聲載道。渠務署近年完成上環雨水泵房工程,包括興建地下蓄洪池、導流室、水閘等,提升上環防洪能力至能抵禦五十年一遇暴雨,近年較少聽聞上環水浸。另一低窪地區大澳方面,政府在2008年後制訂預警系統及緊急應變計劃,協調疏散、救援和緊急支援工作,有需要時部門會協助通知及疏散居民到安全地方。 

儘管如此,我們在天災和大自然面前,沒有存有半點僥倖和自滿心態的空間。每一次自然災害經歷,都是讓我們去學習,以準備下一次更嚴峻、更複雜的災害情況。部分人缺乏危機意識,颱風期間仍有市民在烈風中滑浪、游泳、晨運、行山等愚蠢及自私行為。這不但無必要地增添救援人員在風暴期間的潛在壓力和工作量,亦顯示了香港人的防災教育實在仍有改善的空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面對氣候變化,香港將面臨更多極端天氣的威脅。政府早前成立「氣候變化基建工作小組」,協調各工務部門於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但政府在增進全民應變氣候能力的舉措則乏善足陳。

    林添生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