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祥:打鐵還須自身硬 防風抗災靠基建

2018-09-20
梁志祥
立法會議員
 
AAA

wind1.jpg

超強颱風「山竹」於上周日襲港,以往香港人對天災的危機意識較低,打風照樣行街睇戲飲茶,但由於政府一周前已嚴陣以待,作出戒備的陣式,令不少香港人都對此警覺起來,至少今次沒有市民因追風逐浪需要救援的個案。風暴過後未有造成重大傷亡,但市區以外的鄉村及離島地區,受災其實非常嚴重。

有村屋的屋頂被吹走,甚至整間屋倒塌;亦有鄉村於周日八號風球懸掛不久就停電,食水亦相繼停了。至周一颱風逐漸遠去,村民外出一看,發現滿目瘡痍如置身森林中,四周都是折斷的樹木,或不知從何吹來的大件雜物,下山或出村的道路都沒淹沒。村民都明白消防、警察及工人都在積極清理主要幹道的山泥傾瀉、斷樹及雜物,不知何時才分到人手到人煙稀少的鄉郊地區提供協助,故左鄰右里男女老幼都自發以利器砍細斷樹、清理雜物積水等。然而,他們面對過大的倒塌物及斷樹仍無能為力,至今,不少鄉郊地區的交通、電力、食水仍未恢復,村民都非常無助。

災後交通癱瘓,質疑港鐵發放訊息亂、善後措施差,政府應變能力不足之聲不絕於耳,但我更關注是事前的基建工作。

颱風來臨之前,天文台早已預告大澳、西貢及鯉魚門沿海地區將有嚴重水浸,政府部門多次派員勸籲及協助村民暫時撤離。有居民原本拒撤,但最後都因安全問題無奈要離開。有大澳的居民概嘆,每次颱風都要經歷「走難」及浸壞財物,政府的防洪工程似收效甚微。內陸的鄉郊地區居民亦表示,每次有暴雨都水浸,渠務工程總是做不好。

鄉村由於地大人少,按有效率的資源分配原則,村民的需求總是被置於很後的優次位置。2014年我處理有關大嶼山梅窩村落的污水收集系統落實多年卻仍未動工的求助,現時四年過去了,日前我再次詢問政府部門工程的進度,卻仍獲回覆會「盡快」進行刊憲程序及撥款,動工仍是無期。至於食水方面,相信有很多市民都不知道香港現時仍有15條有人居住的鄉村沒有自來水供應。

而大澳除了連連水浸外,早年亦曾發生過大火,曝露了政府對棚屋這有濃厚歷史及鄉村特色建築保育及支援不足;消防供水設施經年爭取近日終有曙光,但棚屋的部分公共設施仍只靠村民自費設立。我希望政府能夠「急村民所急」,加強及加快對於離島及鄉郊地區的基建及支援。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面對氣候變化,香港將面臨更多極端天氣的威脅。政府早前成立「氣候變化基建工作小組」,協調各工務部門於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工作,但政府在增進全民應變氣候能力的舉措則乏善足陳。

    林添生  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