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政府及企業可攜手推動移動支付發展

2017-10-09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PAY1.jpg

網上近日流傳一條片段,訪問內地街上途人多久沒有去過銀行提款,大部份人表示已經一年沒用過現金。在內地,薪金發到支付寶或微信,到商場消費、街市買菜,甚至新年派利是都可以用支付寶和微信掃碼付費。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的「餘額寶」規模已超過1.43萬億元,可見無現金城市正逐步於中國常規化。 

虛擬流動支付破格之處是不再局限於使用付錢專用的實體卡,只要申請了一個帳戶,人們就可從移動設備或電腦免費向發送方或接收方發送或資金。支付寶交易服務起初在淘寶網推出,就迅速改變內地消費模式,服務並逐漸拓展至實體商店,餐飲、超巿、便利店、交通等。截至2016年,支付寶實名用戶數目超過四億五千萬,活躍用戶亦超過二億七千萬,當中九十後的覆蓋率更高達91%,可見虛擬流動支付已成為內地人生活中無可取替的一部份。 

香港人自滿窒礙創科  

香港的電子支付技術亦曾走在潮流尖端,八達通於九七年面世,一度曾經領先全球,成為各國參考發展電子貨幣系統的對象。 

二十年過去,八達通的確成為港人甚至遊客必不可少的的工具之一,但八達通主要針對小額支付及交通費用,對於現在流行的網上購物、個人至個人轉帳,八達通卻無法為相關技術作出支援。而八達通壟斷電子支付市場,向商家收取高昂的手續費,導致許多小店仍然選擇只收現金。 

香港人為了八達通感到自滿,但卻未見進步的心,讓過去二十年,電子支付市場未見太大寸進。如今若欲在網上購買戲飛,便需額外付$8-$10手續費,翻查2007年的數據,當年手續費亦是相約$5-$10,但已遭戲院觀眾強烈批評收費過貴,十年過後,可幸的是十年手續費零增長,未有再為觀眾添加額外負擔,可悲的卻是十年過後,相關行業仍未能追上時代步伐,繼續強加成本於消費者身上。 

然而,我們可從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對香港電子支付發展的言論便可見端倪,他指出香港早已流行電子支付,並以香港是世界上使用信用卡最普及的地方為佐證。現時,香港正逐漸被中國、新加坡等國家追趕,在未來區域塊技術、人工智能、科技發展的浪潮下,若我們仍以過往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停滯不前,將很快被世界遺忘。 

應借鏡內地成功例子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到訪浙江省時,與阿里巴巴總裁馬雲會面,希望促進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發展。馬雲亦表示集團樂意參與和協助,把香港變成「無現金城市」。筆者認為各大機構應為使用移動支付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市民多用此方式付款。如戲院應身先士卒,不單免卻無解的手續費,更應向市民提供額外移動支付優惠。 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於金融科技辦事處(Fintech Office),完善監察制度,促進金融科技發展,推動從八達通的世代,過渡至「移動支付城市」,維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