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電子支付安全性不亞於傳統支付工具

2018-07-20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e-pay.png

就港人對電子支付接受程度不高的兩大原因——不方便和不安全,筆者認為其實是對電子支付不了解或者立場先行,前文已經釐清了認為其「不方便」的誤區,這次想講一講認為其「不安全」的誤區。大家覺得電子支付「不安全」是相對現金、信用卡等傳統支付工具的「安全」而言,但是傳統支付工具就真的安全嗎?

信用卡磁條存安全隱患

以信用卡為例,早年香港不時都會有破獲假信用卡的新聞,相信大家仍有印象,直至信用卡由磁條改為芯片後,假卡才逐漸減少。芯片的安全性的確較磁條為高,但是大家可以查看手中的信用卡,基本上都是芯片和磁條並存,這是因為世界各地還有大量讀卡器只能讀取磁條。雖然破解芯片的信息較為困難,但是以今天的技術破解磁條的防護措施,簡直易如反掌,而磁條和芯片中的信息是一致的。所以,只要信用卡上有磁條,就依然有安全隱患。

而香港的信用卡尤其不安全之處還在於,交易時只需要簽名不需要密碼,但是很多收銀員其實並不會認真核對簽名,即使核對其實也很容易矇混過關,這等於盜用他人信用卡幾乎不存在任何技術上的障礙。

但是,只要將信用卡連接至電子支付工具,通過終端中的虛擬卡進行交易,就避免了錄卡時磁條可能被讀取信息的漏洞,而在交易環節的各種驗證程序,也杜絕了他人假冒簽名盜用的機會。所以,在一般的信用卡操作環節上,使用虛擬卡其實較實體卡更加安全。

電子支付設複雜防護系統

電子支付真正的安全隱患其實在於後台的技術環節,例如截取交易信息並破解信息內容。但是,各大電子支付機構、支付終端製造商和電信服務商等都為此設計了一套複雜的防護系統確保交易安全,令作姦犯科的難度與成本都大大提高。

至於現金,遺失、被偷、被搶的風險就更高了,安全性明顯不及電子支付。而在便利性方面,現金更是與電子支付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就像信用卡出現後,在大額和跨境支付領域取代了現金一樣,電子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取代信用卡也只是時間問題。

上述的虛擬信用卡只是電子支付的其中一種,使用虛擬卡交易實際上還是等同使用信用卡,目前以微信、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電子支付聲勢更為浩大,他們的優勢在於收取的服務費更低。畢竟,一種支付工具能否普及,除了用戶的態度以外,商戶的態度也很重要,相較信用卡每筆交易收取商戶1%-2%的服務費率,第三方電子支付目前收取的費率普遍較低,因此商戶會有更大的動力推廣電子支付。

傳統的信用卡為了避免客戶流失,也在大力推廣電子支付,如推出各種優惠,以吸引用戶轉用電子支付。

綜合前文所述,電子支付目前方興未艾,難免仍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就像火器剛剛發明時,可能在某些方面並不及冷兵器使用起來那麼得心應手,但隨着技術的不斷完善,終將徹底取代冷兵器。而電子支付同樣如此,取代傳統支付方式乃是大勢所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自然不能缺席這場支付領域的革命,但由於種種原因,香港錯過了這場盛宴的上半場,當前必須急起直追,切莫再遲疑。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