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論弱勢社群的體育參與及發展

2018-01-03
政策‧正察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院
 
AAA

pan1.jpg

文: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張博宇、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葉松鑫 

體育活動不但可改善身體健康,而且有助維持心理健康、提高就業機會及促進社區凝聚力。有見體育帶來的益處,近年世界各地政府積極推廣全民運動,而香港政府一直奉行「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的體育政策三大原則,也有鼓勵不同人士參與運動,以提高整體體育參與率,達致全民運動。 

全民運動的推廣對象應包含社會各個階層,故此現時一些弱勢社群參與體育活動時所面對的障礙,同樣是全民運動必須解決的難題;換言之,平等參與體育的機會是推動全民運動的重要元素。再者,平等機會不但是全民運動的條件,更甚是現代體育的本質之一;美國社會學家阿倫.古特曼早於1978年在其重要著作《從宗教儀式到世界紀錄:現代體育的本質》中提出現代體育的七大特徵,當中第二個特徵即為「平等」。 

針對全民運動,歐洲理事會於2010年特別指出體育場地設施對平等機會的重要性;對很多弱勢社群而言,場地設施是參與體育活動的考慮因素。殘疾人士及長者皆需要無障礙設施或其他配套支持其參與體育活動,而低收入人士則往往受場地收費及其他成本(包括裝備及交通等雜項支出)影響體育參與。現時,康文署為殘疾人士或長者所提供轄下場地設施的收費優惠及免費訓練班,正是推廣平等機會的政策例子。一些民間組織亦會為弱勢社群提供參與體育的機會,比如凝動香港體育基金;該基金為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提供爲期兩年的免費體育課程,而且不少課程由現任或前香港代表隊成員擔任教練。 

體育有著促進社區凝聚力的作用,同時弱勢社群亦可從體育活動中獲得新技能,學習團體精神,以提高就業及經濟能力。因此,體育活動可在全民運動的基礎上,作爲工具進一步推動弱勢社群融入社區,促進多元共融;當中香港板球運動可謂絕佳例子。板球在印巴等地一直是國民運動,而香港的男子板球代表隊成員現時幾乎都是南亞裔人士;這些南亞裔成員可參加國際板球比賽,代表香港爭取殊榮,同時在可獲得港協暨奧委會各種支援,為退役生涯作出計劃。 

政府「三化」體育政策中的「普及化」鼓勵更多人參與運動,而為弱勢社群解決體育參與的困難,為他們提供參與及發展機會,應是推廣「普及化」不可或缺的一個課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1920代賴端甫開始在報章擔任體育記者,鼓吹體育運動,是為我國在報章提倡體育的第一人。賴首先在1923年創刊的新國華報詳細報導本地體育活動,向華人讀者介紹各種運動項目,繼而將這種做法帶到劉鑄伯倡辦的華商總會報和後來的華僑日報,筆名『球場舊侣』。

    歐陽逢康  2023-08-29